蹦跶
詞典解釋
亦作“ 蹦搭 ”。亦作“ 蹦達(dá) ”。 1.跳躍。 梁斌 《紅旗譜》十:“他看見一只鳥,兩只小爪一蹦躂一蹦躂的,順著棉壟往前跳躍?!?權(quán)寬浮 《牧場雪蓮花》:“她這時(shí)在地上蹦躂了幾下,把身子捶打了一陣?!?康濯 《春種秋收》:“‘對(duì)!我贊成你這話!’ 天成 說。真像一根筋那樣蹦搭了兩下,向他周圍的群眾嚷道:‘同志們!這事兒是風(fēng)吹云散,往后誰也不許提啦!’”《人民文學(xué)》1977年第10期:“不到點(diǎn)兒你傻坐著,看凍壞了,還不出來蹦達(dá)蹦達(dá)!”
(2).比喻掙扎。 高玉寶 《高玉寶》第十三章:“ 玉寶 又悄聲問 劉長德 :‘ 劉叔叔 ,看樣子, 日本 鬼子快完蛋了吧?’‘哼,蹦躂不了幾天了!’” 劉波泳 《秦川兒女》第二部第十九章:“好吧,叫他們蹦躂吧,總有他們不蹦躂的時(shí)候哩。”
(3).比喻奔走出力。 劉亞舟 《男婚女嫁》第十七章:“他暗想:我這把身子骨、力氣頭滿足嘛!正兒巴經(jīng)還能蹦達(dá)一陣子好的呢!”
- 其如苦畏春風(fēng)暴,可為墻東植絳幡——— 張嵲讀太平廣記三首
- 燒來味挾蠔邊雨,掘得身離雁外沙——— 蕭崱蘆
- 更煩幕府開碧油,文書堆案如陵丘——— 程公許壽漕使者帥黃大監(jiān)
- 風(fēng)生翡翠欞,露滴梧桐井,明月半簾花弄影——— 徐再思【雙調(diào)】清江引 苕溪
- 有心為善,雖善不賞。無心為惡,雖惡不罰。——— 蒲松齡聊齋志異·卷一·考城隍
- 太平無用經(jīng)綸者,乞與閑身向此閑——— 黃庭堅(jiān)題季張竹林村
- 霜嚴(yán)不改操,風(fēng)勁鎮(zhèn)長清——— 朱南杰林竹翁求跋
- 無勞拂長袖,直待夜烏啼。——— 劉洎安德山池宴集
- 齋居永晝閑原有,詩本黃綾手自刪——— 乾隆齋居即事
- 夜坐擁腫亭,晝登崔巍岑——— 孟郊陪侍御叔游城南山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