鉏麑
詞典解釋
亦作“ 鉏霓 ”。1. 春秋 時 晉國 力士。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 宣子 驟諫,公患之,使 鉏麑 賊之。晨往,寢門辟矣,盛服將朝,尚早,坐而假寐。 麑 退,嘆而言曰:‘不忘恭敬,民之主也。賊民之主,不忠。棄君之命,不信。有一於此,不如死也?!|槐而死?!?唐 歐陽詹 《暗室箴》:“昔者 趙盾 ,假寐兢莊。天廻厥害, 鉏霓 以亡。” 明 康海 《中山狼》第三折:“哎,罷了罷了,都似這義負(fù)恩辜,俺索做 鉏麑 槐根一命殂?!?/p>
(2).泛指刺客。 梁啟超 《新民說》七:“身斃于 鉏霓 之手而不悔者,則 荷蘭 之 維廉額們 其人也?!卑?, 鉏麑 ,《呂氏春秋·過理》作“沮麛”, 漢 劉向 《說苑·立節(jié)》作“鉏之彌”,《漢書·古今人表》作“鉏麛”。
0
糾錯
詩詞名句推薦
最新應(yīng)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