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念子
詞典解釋
亦作“ 都捻子 ”。果名。即倒捻子。 隋 杜寶 《大業(yè)拾遺錄》:“ 南海郡 送都念子樹一百株,敕付西苑十六院內(nèi)種。此樹高一丈許……其子小於柿子,甘酸至美。蜜漬為粽,益佳?!?唐 劉恂 《嶺表錄異》卷中:“倒捻子……窠叢不大,葉如苦李,花似蜀葵,小而深紫。南中婦女得以染色。有子,如軟柿,頭上有四葉,如柿蒂。食者必捻其蒂,故謂之倒捻子?;蚝魹?a href="/hycd/d/d145140.htm" target="_blank">都捻子,蓋語訛也?!币?a href="/hycd/s/s276778.htm" target="_blank">省稱“ 都捻 ”。 清 屈大均 《廣東新語·木語·諸山果》:“﹝都捻子﹞子汁可染若臙脂,花可為酒,葉可麯,皮漬之得膠以代柿……取子研濾為膏,餌之又止腸滑。以其為用甚眾,食治皆需,故又名都捻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