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駁
詞典解釋
封還并對(duì)詔敕之不當(dāng)者加以駁正。此制 漢 時(shí)已有,但無專職掌管。如 西漢 哀帝 益封 董賢 ,丞相 王嘉 “封還詔書,因奏封事”,見《漢書·王嘉傳》。 東漢 明帝 時(shí), 鍾離意 為尚書仆射,亦“獨(dú)敢諫爭,數(shù)封還詔書”,見《后漢書·鍾離意傳》。至 唐 始由門下省掌管,對(duì)有失宜詔敕可以封還,有錯(cuò)誤者則由給事中駁正。 五代 廢。 宋 太宗 時(shí)復(fù) 唐 舊制。 明 罷門下省長官,詔敕有不便者,由六科給事中駁正。 清 代給事中與御史職掌合并,此制遂廢。 唐 白居易 《鄭覃可給事中制》:“給事中之職,凡制敕有不便於時(shí)者,得封奏之;刑獄有未合於理者,得駮正之?!?宋 司馬光 《乞合兩省為一札子》:“蓋以中書出詔令,門下掌封駮,日有爭論,紛紜不決,故使兩省先於政事堂議定,然后奏聞?!?明 王鏊 《震澤長語·官制》:“ 唐 初,始合三省。中書主出命,門下主封駁,尚書主奉行。” 清 顧炎武 《日知錄·封駁》:“ 明 代雖罷門下省長官,而獨(dú)存六科給事中,以掌封駮之任。”參閱《唐六典·門下省》。參見“ 封還 ”。
- 農(nóng)夫啟門出,在野各有務(wù)——— 吳師道德興開化道中三首
- 神訶金鼎藥,龍出玉函方。——— 陸游病退
- 圣朝尚飛戰(zhàn)斗塵,濟(jì)世宜引英俊人——— 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,率爾遣興,寄近呈蘇渙侍御
- 煦煦徐徐何必善,使知?jiǎng)傄阌猩钊?/a>——— 項(xiàng)安世丁教授家貓狗皆相乳二首
- 寶釵新梳倭墮髻,錦帶交垂連理襦。——— 許景先折柳篇
- 留詩在幽窗,足以鎮(zhèn)山怪——— 釋文珦馮深居長余二十三歲趙東閣長余二十二歲周汶
- 緬想吾守盛,恭惟母德尊——— 晃沖之積善堂詩
- 世謂臧倉解譖軻,豈知天意在干戈——— 度正命解
- 攬衣起兮望秋河,濛濛遠(yuǎn)霧飛輕羅——— 施肩吾望曉詞
- 嗅柑羽人叫無處,一鶴飛上尋真亭——— 白玉蟾麻姑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