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骨
詞典解釋
1.指人的品格,性格。《晉書·赫連勃勃載記論》:“然其器識高爽,風骨魁奇, 姚興 覩之而醉心, 宋祖 聞之而動色?!?宋 王禹偁 《右衛(wèi)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》:“以公名家子,又 后唐 之出也,且風骨俊秀,異乎諸孤?!?胡先驌 《詩別蕭叔絅燕京》:“ 蕭郎 二十風骨奇,嶄然頭角何嶷嶷?!?/p>
2.指剛正的氣概。《北齊書·武成十二王傳論》:“ 文襄 諸子,咸有風骨?!?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聞》卷十一:“ 文恭 少年渾涵端重, 文達 正當以風骨勖之,何反慮其過剛?殊不可解。” 魯迅 《集外集拾遺補編·<蓮蓬人>詩》:“掃除膩粉呈風骨,褪卻紅衣學淡妝?!?/p>
3.古典文藝理論術(shù)語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風骨》:“是以怡悵述情,必始乎風;沉吟鋪辭,莫先於骨。故辭之待骨,如體之樹骸;情之含風,猶形之包氣。結(jié)言端直,則文骨成焉;意氣駿爽,則文風清焉?!?/p>
4.意謂端直的言辭和駿爽的意氣統(tǒng)一結(jié)合為詩文的“風骨”。 唐 陳子昂 《<修竹篇>序》:“ 漢 魏 風骨, 晉 宋 莫傳?!?/p>
5.指文學作品剛健遒勁的格調(diào)。 宋 孔平仲 《續(xù)世說·品藻》:“ 許景先 之文,如豐肌膩理,雖穠華可愛而微少風骨。” 清 錢泳 《履園叢話·譚詩總論》:“ 唐 人五古凡數(shù)變,約而舉之,奪 魏 晉 之風骨,換 梁 陳 之俳優(yōu)?!?/p>
6.指詩文書畫的風格。《魏書·祖瑩傳》:“文章須自出機杼,成一家風骨。” 南朝 齊 謝赫 《古畫品錄·曹不興》:“觀其風骨,名豈虛成?!?b>《法書要錄》卷六引 唐 竇臮 《述書賦下》:“ 開元 應乾,神武聰明,風骨巨麗,碑版崢嶸?!?/p>
- 莫邪三尺照人寒,試與挑燈仔細看——— 辛棄疾送劍與傅巖叟
- 今聽當名遂,方歡上國游——— 顧非熊關(guān)試后嘉會里聞蟬感懷呈主司
- 猴其天資馬何罪,意欲防患猶傷生——— 陳師道猴馬
- 龍樓寄引簪裾客,鳳闕陪趨朔望朝——— 李紳初秋忽奉詔除浙東觀察使檢校右貂
- 黃帝中間蔭葩蓋,霞扇錯玳旌擁朱——— 梅堯臣觀何君寶畫
- 誰令觸網(wǎng)羅,展轉(zhuǎn)在荊楚——— 蘇轍次韻子瞻端午日與遲適遠三子出游
- 土膏潛動◇,野氣欲成霖——— 歐陽修留守相公禱雨九龍祠應時獲澍呈府中同寮
- 日下船篷人未起。——— 程垓蝶戀花
- 春秋四氣更回換,人事何須再三嘆——— 馮著行路難
- 晚到芳園游戲,滿袖帶香回——— 黃庭堅繡帶子(張寬夫園賞梅)
- 6找對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