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氣
詞典解釋
(1).屏氣,抑止呼吸。形容惶恐的樣子。 唐 韓愈 《唐朝散大夫贈司勛員外郎孔君墓志銘》:“從史羞,面頸發(fā)赤,抑首伏氣,不敢出一語以對?!?/p>
(2).指道家的吐納修煉法?!?a href="/hycd/d/d151457.htm" target="_blank">敦煌曲子詞·謁金門》:“長伏氣,住在 蓬萊 山里?!薄?a href="/hycd/g/g215215.htm" target="_blank">古今小說·陳希夷四辭朝命》:“則他這睡也是仙家伏氣之法,非他人所能學(xué)也。”原注:“‘伏氣’,道家的一種修養(yǎng)法,也叫‘吐納’。”
(3).服氣;認輸?!?a href="/hycd/x/x107380.htm" target="_blank">西游記》第五七回:“欲待要奔龍宮,又不伏氣求告龍王。” 明 高明 《琵琶記·蔡母嗟兒》:“婆婆日夜埋怨著公公,當(dāng)初不合教孩兒出去。公公又不伏氣,只管和婆婆閒爭。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八:“ 希賢 平日見父親所為,心中不伏氣,怪的是方士?!?/p>
- 陳范蘇張應(yīng)并駕,龍章譙郭亦橫飛——— 度正制置侍郎閣學(xué)臺座俯從鄉(xiāng)論營求勝地改建貢闈
- 淮南膺建隼,渭北暫分符。——— 馬懷素餞唐州高使君赴任
- 歸鞍雖若水,留此亦能暫——— 文同過金雞關(guān)
- 鳳翥鸞飛空燕子,寶香猶惹流蘇——— 黃機臨江仙
- 雖在風(fēng)塵里,陶潛身自閑——— 皇甫冉送朱逸人
- 側(cè)腳柴荊短,平頭土舍低——— 蔡珪出居庸
- 東維子,驚相呼——— 楊維楨次韻省郎蔡彥文觀潮長歌,錄呈吳興二守、云
- 九陌未沾泥。——— 周邦彥望江南/憶江南
- 井陘昨日雙旗入,蕭相無言淚濕襟。——— 楊巨源圣恩洗雪鎮(zhèn)州寄獻裴相公
- 雨晴煙樹里,日晚古城中——— 姚合聞蟬寄賈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