符驗
詞典解釋
亦作“ 符騐 ”。 1.憑據(jù);證件。《荀子·性惡》:“凡論者,貴其有辨合,有符驗?!?王先謙 集解引 王引之 曰:“符驗即符節(jié)。《哀公六年公羊傳》注:節(jié),信也。《齊策》注:騐,信也?;蜓苑?jié),或言符騐,或言符信,一也?!?元 關(guān)漢卿 《望江亭》第四折:“ 白士中 云:你憑著甚么符騐來拏我?衙內(nèi)云:我奉圣人的命,有勢劍金牌,被盜失了,我有文書?!?b>《明史·職官志三》:“符驗之號五:曰馬,曰水,曰達,曰通,曰信。符驗之制,上織船馬之狀,起馬用‘馬’字,雙馬用‘達’字,單馬用‘通’字,起船者用‘水’字,并船用‘信’字。親王之藩及文武出鎮(zhèn)撫,行人通使命者則給之?!?/p>
(2).應(yīng)驗;符合。《漢書·杜欽傳》:“跡 三代 之季世,覽 宗 宣 之饗國,察近屬之符驗,禍敗曷常不由女德?” 南朝 宋 何承天 《上元嘉歷表》:“又史官受詔,以土圭測景,考校二至,差三日有餘。從來積歲及 交州 所上,檢其增減,亦相符騐?!?b>《舊唐書·方伎傳·張獻甫》:“數(shù)顧問災(zāi)異,事皆符驗。”
國語詞典
符驗
-
符合驗證。
- 荀子.性惡:「凡論者貴其有辨合,有符驗?!?/li>
- 登覽欣逢勝日閑,蒼松九里費躋攀——— 仇遠游天竺二首
- 世事俱無染,一身清凈,無為心定觀。——— 侯善淵滿江紅
- 映我緋衫渾不見,對公銀印最相鮮——— 白居易重寄荔枝與楊使君,時聞楊使君欲種植故有落句之戲
- 大樂和暢,殷薦明神——— 韓思復(fù)郊廟歌辭。祭汾陰樂章。順和(林鐘宮)
- 蕭蕭木葉下西山,便覺莼興不閑——— 曹勛題俞?畫八景
- 練湖寸板雖得尺,庱亭泄去如尾閭——— 顧時大題丹徒漕渠
- 更化思鳴鵙,遺書似獲麟——— 黃庭堅司馬文正公挽詞四首
- 閑引翹材客,同為獨樂游——— 司馬光和潞公與昌言正步游獨樂園徘徊久之主人不至
- 挈挈離胥口,駸駸到峽中——— 曾豐解任登舟離胥口
- 于公果傳世,李斯竟夷族——— 章云心古意十四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