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談
詞典解釋
亦作“ 高譚 ”。1.侃侃而談,大發(fā)議論。 三國 魏 劉劭 《人物志·接識》:“是故多陳處直,則以為見美,靜聽不言,則以為虛空,抗為高談,則為不遜。” 北周 庾信 《預(yù)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》:“高譚變白馬,雄辯塞 飛狐 ?!?明 許承欽 《將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》詩:“蟹羹魚炙行日夕,高談話昔情逾敦?!?茅盾 《子夜》三:“可是--平常日子高談‘男女之大防’的,豈非就是他這班‘社會的棟梁’么?”
(2).不切實際的議論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官理》:“昔 衞靈 聽圣言而數(shù)驚, 秦孝 聞高談而睡寐?!?/p>
(3).高明的談吐;高尚的言談。 南朝 梁 蕭統(tǒng) 《講解將畢賦三十韻詩依次用》:“高談屬時勝,寡聞終自恧?!?宋 秦觀 《送喬希圣》詩:“杖藜對客騁高談,自覺胸襟輩 堯 禹 。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哭志衍》詩:“高譚羣兒驚,健筆小儒怍。”
- 竟陵樵牧地,陳跡豈復(fù)存——— 張耒題陸羽祠堂兼寄李援援有詩殊佳二首
- 積水千陂會,孤城一角存——— 宋庠歲晚感事
- 一抹斜陽沙觜,幾點閑鷗草際,烏榜小漁舟,搖過半江秋水——— 劉基如夢令·一抹斜陽沙觜
- 烏落黃云塞草秋,隴頭之水東西流,水聲嗚咽鳴啾啾——— 曹勛隴頭吟
- 深謝孫公青顧看——— 王哲憶王孫
- 頭白眼暗坐有胝,肉黃皮皺命如線——— 杜甫病后遇王倚飲,贈歌
- 赫赫功名天壤,歷事三朝,許身忠赤。——— 王寂瑞鶴仙
- 謫仙濡袍窺采石,東坡醉客歌赤壁——— 艾性夫題危見心所藏陳常庵水月障及松鶴蘆雁各一首
- 折荷葺寒袂——— 謝朓移病還園示親屬詩
- 星為潭底珠,云是波中煙。——— 歐陽詹賦得秋河曙耿耿送郭秀才應(yīng)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