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氣
詞典解釋
亦作“ 鬼炁 ”。1.舊時謂人疾病死亡,常因一種邪氣侵襲所致,稱之為鬼氣。 南朝 梁 陶弘景 《真誥·協(xié)昌期二》:“鬼炁之侵入,常依地而逆上耳?!?b>《南史·張嗣伯傳》:“尸注者,鬼氣伏而未起,故令人沉滯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二八:“養(yǎng)育群生,整理鬼氣?!?/p>
(2).鬼怪的邪氣。 宋 洪邁 《夷堅丙志·黃法師醮》:“ 黃 慮鬼氣傷兒神,乃布氣吹其面,取湯一桮,令飲即醒。”
(3).指帶有鬼怪的氣氛或精神狀態(tài)。 魯迅 《書信集·致蕭軍蕭紅》:“至于老 王婆 ,我卻不覺得怎么鬼氣,這樣的人物,南方的鄉(xiāng)下也有的。” 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女吊》:“但倘被父母所知,往往不免挨一頓竹篠,一以罰其帶有鬼氣,二以賀其沒有跌死?!?/p>
(4).惡人之氣焰。 清 何紹基 《滬上雜事》詩:“愁風(fēng)悶雨人無寐,海國平分鬼氣多?!贝酥?a href="/hycd/w/w29231.htm" target="_blank">外國侵略者氣焰。
- 10超凡小兔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