悔吝
詞典解釋
亦作“ 悔恡 ”。1.災(zāi)禍。《易·繫辭上》:“悔吝者,憂虞之象也?!?漢 應(yīng)劭 《風(fēng)俗通·正失·東方朔》:“ 文帝 時(shí)政頗遺失,皆所謂悔恡小疵耶。” 唐 杜甫 《送李校書》詩:“每愁悔吝作,如覺天地窄?!?清 黃景仁 《閑居》詩:“名象實(shí)易玩,悔吝虛已消?!?/p>
(2).悔恨。《后漢書·馬援傳》:“出征 交阯 ,土多瘴氣, 援 與妻子生訣,無悔吝之心?!?三國(guó) 魏 劉劭 《人物志·釋爭(zhēng)》:“若然者,悔恡存于聲色,夫何顯爭(zhēng)之有哉!” 唐 李咸用 《猛虎行》:“須知《易水歌》,至死無悔吝?!?明 唐順之 《與董后峰憲副書》:“野人一入仕途,百般悔吝,禪家所謂猢孫入布袋,真可一笑也?!?/p>
(3).謂追悔顧惜。 唐 司空?qǐng)D 《疑經(jīng)》:“縱天王制用失節(jié),多取於諸侯,如欲垂誡,即書於 周 史可矣;若書於諸侯之史,是悔恡其貨而侮王命也。”
- 界殘妝枕上哭,扣皓齒神前咒,啟檀口人行唾——— 周文質(zhì)【雙調(diào)】蝶戀花_悟迷楊柳樓
- 旋機(jī)倒用從前事,奪食驅(qū)耕驗(yàn)作家——— 釋慧遠(yuǎn)次陳秘書韻
- 墻東荒蹊抱村斜,荊棘狼籍盤根芽——— 謝枋得荊棘中杏花
- 送將蛛網(wǎng)留連住。——— 劉學(xué)箕惜分飛
- 抗魏既搖岳,攘劉亦披鱗——— 劉子翚建康六感吳
- 因甚更無迎與送,去來寸步不曾稱——— 釋惟一偈頌一百三十六首
- 少年場(chǎng)上醉鄉(xiāng)中,容易放、春歸去。——— 朱敦儒一落索
- 舟人自相報(bào),落日下芳潭。——— 閭丘曉夜渡江
- 然其廁置間,適與薰染資——— 王令寄滿居中衡父
- 杖刊靈壽木,輪里溴梁蒲——— 司馬光寄題濟(jì)源李少卿園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