纚纚
詞典解釋
(1).長而下垂貌。《楚辭·離騷》:“矯菌桂以紉蕙兮,索胡繩之纚纚?!?唐 孫樵 《興元新路記》:“路旁樹往往如掛塵纓,纚纚而長,從風(fēng)紛然?!?清 王又旦 《自千尺峰緣猢猻愁行》:“萬狀石磑磑,紛垂繘纚纚?!?/p>
(2).引申為連綿不斷。 唐 柳宗元 《夢歸賦》:“風(fēng)纚纚以經(jīng)耳兮,類行舟迅而不息?!?明 何大復(fù) 《七述》:“若有伏憂,綿綿纚纚,糾纏于心?!?明 楊慎 《東坡書》:“紆細(xì)婉轉(zhuǎn),纚纚如抽繭之絲。”
(3).亦作“ 纚縰 ”。猶縰縰。紛紜貌。 宋 朱彧 《萍洲可談》卷一:“百疊漪漪水皺,六銖纚纚云輕。” 明 何景明 《古冢賦》:“舞袖纚縰以何見兮,鳴瑟寂而無聞。”
(1).有次序。《韓非子·難言》:“所以難言者,言順比滑澤,洋洋纚纚然,則見以為華而不實(shí)?!迸f注:“纚纚,有編次也。” 宋 郭彖 《睽車志》卷一:“書辭數(shù)百言,纚纚有條理?!?/p>
(2).用以形容文章或言談連綿不盡。 宋 周密 《<齊東野語>自序》:“我先君博極羣書,習(xí)聞臺閣舊事,每對客語,音吐洪暢,纚纚不得休?!?明 歸有光 《五岳山人前集序》:“今見其燁燁爾、洋洋爾、纚纚爾,別之三年而其文之富如此。” 章炳麟 《國故論衡·論式》:“自 唐 以降,綴文者在彼不在此,觀其流勢,洋洋纚纚,即實(shí)不過數(shù)語。”
- 奉使由來須陸賈,離親何必強(qiáng)曾參。——— 王安石次韻平甫喜唐公自契丹歸
- 催詩末用西湖雨,且送新涼入帝城——— 葛天民湖上新秋
- 血染斑斑成錦紋,昔年遺恨至今存。——— 杜牧斑竹筒簟
- 不見便同千里遠(yuǎn),退歸終作十年游——— 蘇軾次韻答邦直子由四首
- 門外滄浪水,風(fēng)波雜雨聲——— 齊己寄答武陵幕中何支使二首
- 曷不告帝且輟泣,九谷正熟容其收——— 梅堯臣秋雨篇
- 荔子擘張索,江瑤截冰圾——— 李彌遜自毗陵與兄弟避地南來約為連江之歸中涂各以
- 夕濟(jì)幾潺湲,晨登每惆悵——— 盧照鄰奉使益州至長安發(fā)鐘陽驛
- 今長尺若干,霜雪頗自力——— 仇遠(yuǎn)予久客思?xì)w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歸意濃
- 有子能傳業(yè),無丹可駐顏——— 廖行之挽雍宣教知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