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稅法
詞典解釋
唐德宗 建中 年間開始實(shí)行的新賦稅法。因稅分夏秋兩季繳納,故稱。兩稅法是 唐 代后期直至 明 代中葉田賦制度的基礎(chǔ)。《新唐書·楊炎傳》:“ 炎 疾其敝,乃請為‘兩稅法’,以一其制。凡百役之費(fèi),一錢之?dāng)?,先度其?shù)而賦於人,量出制入。戶無主客,以見居為簿;人無丁中,以貧富為差。不居處而行商者,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,度所取與居者均,使無僥利。居人之稅,秋夏兩入之,俗有不便者三之。其租、庸、雜役悉省,而丁額不廢。其田畝之稅,率以 大歷 十四年墾田之?dāng)?shù)為準(zhǔn),而均收之,夏稅盡六月,秋稅盡十一月,歲終以戶賦增失進(jìn)退長吏,而尚書度支總焉?!币?a href="/hycd/s/s276778.htm" target="_blank">省稱“ 兩稅 ”。 唐 白居易 《重賦》詩:“國家定兩稅,本意在憂人?!薄缎?a href="/hycd/t/t361154.htm" target="_blank">唐書·德宗紀(jì)》:“﹝ 建中 元年﹞二月丙申,初定兩稅?!?宋 蘇軾 《策別十五》:“自兩稅之興,因地之廣狹瘠腴而制賦,因賦之多少而制役,其初蓋甚均也。” 梁啟超 《<變法通議>自序》:“故夫變者,古今之公理也。貢助之法,變?yōu)?a href="/hycd/z/z101229.htm" target="_blank">租庸調(diào),租庸調(diào)變?yōu)閮啥?,兩稅變?yōu)?a href="/hycd/y/y336785.htm" target="_blank">一條鞭。”
- 誰與問、已經(jīng)三白,忒是報(bào)年豐。——— 楊無咎白雪
- 荒寒一點(diǎn)香,足以酬天地——— 劉子翚病中賞梅贈(zèng)元晦老友
- 挽我赴塵賤,動(dòng)與幽趣隔——— 鄭剛中臨刈旱苗
- 幾時(shí)滿飲流霞鐘,共君倒載夕陽中——— 盈盈寄王山
- 霞景漸曛歸櫂促,滿城歡醉待旌旗——— 田況成都遨樂詩二十一首四月十九日汎浣花溪
- 物壯難留,假軀易失,獨(dú)卓爾、一點(diǎn)冰寒——— 王吉昌放心閑
- 先向天涯海畔,訪友尋朋,得個(gè)知音成闃。——— 王哲玉女搖仙珮
- 方今講論肥民策,不數(shù)橫流地上錢——— 劉過寄李侍郎
- 春殘日暖鶯嬌懶,滿庭花片——— 毛熙震后庭花(或加玉樹二字)
- 感激自生冤——— 陳子昂感遇之卅一
- 5地堡射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