懔懔
詞典解釋
亦作“懔懍”。1.危懼貌;戒慎貌。《書·泰誓中》:“百姓懍懍,若崩厥角?!?孔 傳:“言民畏 紂 之虐,危懼不安。” 晉 陸機(jī) 《文賦》:“心懍懍以懷霜,志眇眇而臨云?!?明 方孝孺 《答金景文書》:“僕獨(dú)學(xué)宜加懍懍,而以弗獲聞己過為懼。” 鄭振鐸 《插圖本中國文學(xué)史》第十章二:“ 植 當(dāng) 建安 、 黃初 之間,境況至苦。 曹丕 本來很猜忌他,到了 丕 一即位,便先剪除 植 的余黨……他不得不懔懔小心,以求無過,以免危害?!?/p>
(2).嚴(yán)正貌。剛烈貌。《后漢書·陳蕃傳論》:“及遭際會(huì),協(xié)策 竇武 ,自謂萬世一遇也。懍懍乎 伊 望 之業(yè)矣!”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品藻》:“ 廉頗 、 藺相如 雖千載上死人,懍懍恒如有生氣。” 宋 陳亮 《謫仙歌》:“豈特文章為足法,懔懔氣節(jié)安可移!” 魯迅 《集外集·斯巴達(dá)之魂》:“ 斯巴達(dá) 將士殊死戰(zhàn)……迨 浦累皆 之役,大仇斯復(fù),迄今讀史,猶懔懔有生氣也?!?/p>
(3).寒冷貌。 隋 虞世基 《出塞》詩之二:“懍懍邊風(fēng)急,蕭蕭征馬煩?!?清 陳恭尹 《下祝融峰向白門寺道中作》詩:“遲遲聞遠(yuǎn)鐘,懍懍日將暮。”
- 啼鶯未與春先去,歸騎猶呼雨自隨——— 李新送知府王大夫
- 敢望燮和回舊律,任應(yīng)時(shí)節(jié)到春風(fēng)。——— 楊巨源奉和裴相公
- 趁熏風(fēng)、一舸來時(shí),翠陰清晝——— 周密乳燕飛/賀新郎
- 東堂枉把歸來賦,慚愧寒空倦翮還——— 毛滂東堂獨(dú)坐懷琳老二首
- 誰家一幅鵝溪絹,古畫猶存水墨痕——— 王之望鐘鼓山間久雨二絕
- 一矢斃酋帥,馀黨號(hào)且驚——— 柳宗元韋道安(道安嘗佐張建封于徐州,及軍亂而道安)
- 三山不可見,百歲空揮霍。——— 李端長安書事寄薛戴
- 生辰用莫春,茲事可絕倒——— 陳普玉山東岳
- 須知道,閨門孕秀,佳氣在簾櫳——— 向滈滿庭芳
- 水去東南地,氣凝西北天。——— 盧照鄰于時(shí)春也,慨然有江湖之思,寄贈(zèng)柳九隴
- 1立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