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君子
詞典解釋
(1).史籍中合稱六個杰出人物為“六君子”者甚多,其中最著者,約有:(1)指 禹 、 湯 、 文 、 武 、 成王 、 周公 ?!?a href="/hycd/l/l370453.htm" target="_blank">禮記·禮運(yùn)》:“ 禹 、 湯 、 文 、 武 、 成王 、 周公 由此其選也。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(jǐn)於禮者也?!?2) 宋 黃庭堅(jiān) 、 秦觀 、 張耒 、 晁補(bǔ)之 及 陳師道 、 李廌 ,人稱“蘇門六君子”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藝七·姑溪集》:“ 端叔 在 蘇 門,名次六君子……觀全集殊下 秦 、 晁 、 張 、 陳 遠(yuǎn)甚。”(3) 宋 寧宗 時,右丞相 趙汝愚 為 韓侂胄 誣陷,太學(xué)生 周端朝 、 張衜 、 徐范 、 蔣傅 、 林仲麟 、 楊宏中 六人上書訟其冤,被屏斥,史稱“六君子”。見《宋史·忠義傳·楊宏中》。(4) 明 熹宗 時, 魏忠賢 擅權(quán),御史 揚(yáng)漣 劾 忠賢 二十四大罪, 漣 與 左光斗 、 魏大中 、 周朝端 、 袁化中 、 顧大章 皆為 忠賢 構(gòu)死,世稱“六君子”。又 魏忠賢 矯旨逮 周起元 、 繆昌期 、 周順昌 、 周宗建 、 黃遵素 、 李應(yīng)升 下獄受酷刑死,世稱“后六君子”。參閱《明史·宦官傳·魏忠賢》。(5) 清 光緒 中, 譚嗣同 、 林旭 、 楊銳 、 劉光第 、 楊深秀 、 康廣仁 因“戊戌變法”失敗,同時遇害,世稱“戊戌六君子”。參閱《清史稿·李端芬譚嗣同等傳論》。
(2).國畫稱松、柏等六種樹木。 元 黃公望 《題云林畫》詩:“居然相對六君子,正直特立無偏頗。”此“六君子”指 倪云林 畫中的松、柏、樟、楠、槐、榆。名為《六君子圖》。參閱 陳衍 《元詩紀(jì)事》卷二一。
國語詞典
六君子
-
史稱品格、學(xué)識極為傑出的六位人物為「六君子」:(1)? 指禹、湯、文、武、成王、周公。禮記.禮運(yùn):「禹、湯、文、武、成王、周公由此其選也,此六君子者,未有不謹(jǐn)於禮者也?!?2)? 宋代黃庭堅(jiān)、秦觀、張耒、晁補(bǔ)之、陳師道、李薦,稱為「蘇門六君子」。清.王士禎.池北偶談.卷下.談藝.姑溪集:「端叔在蘇門,名次六君子,……觀全集殊下秦、晁、張、陳遠(yuǎn)甚,然其題跋自是勝場?!?3)? 宋寧宗時,右丞相趙汝愚被韓侂冑誣陷,太學(xué)生周端朝、張衜、徐範(fàn)、蔣傳、林仲麟、楊宏中六人上書營救,遭摒斥,史稱「六君子」。見宋史.卷四五五.忠義傳十.楊宏中傳。(4)? 宋理宗時,殿中侍御史丁大全專權(quán),蠻橫無理,太學(xué)生陳宜中、劉黻、黃鏞、林測祖、曾唯、陳宗六人上書批評,輿論界同聲響應(yīng),稱為「六君子」。見宋史.卷四一八.陳宜中傳。(5)? 明熹宗時,魏忠賢掌權(quán),其人奸詐殘暴,御史楊漣、左光斗、魏大中、周朝瑞、袁化中、顧大章被陷害死於獄中,時人稱為「六君子」。後魏忠賢又逮捕周起元、繆昌期、周順昌、周宗建、黃尊素、李應(yīng)昇六人,害死獄中,世人亦稱為「六君子」。見明史.卷三○五.宦官傳二.魏忠賢傳。(6)? 清光緒時譚嗣同、林旭、楊銳、劉光第、楊深秀、康廣仁,因變法被殺,時人稱為「戊戌六君子」。見清史稿.卷四六四.李端棻等傳.論曰。(7)? 民初,楊度、孫毓筠、嚴(yán)復(fù)、劉師培、李燮和胡瑛等組籌安會,擁護(hù)袁世凱稱帝,稱為「籌安六君子」。
-
國畫上指松、柏、樟、楠、槐、榆六種樹木。
- 一別常山道路遙,為余更作三五勢——— 李頎彈棋歌
- 天借春光洗綠林,戰(zhàn)塵收盡見花陰。——— 楊巨源圣恩洗雪鎮(zhèn)州寄獻(xiàn)裴相公
- 稍披風(fēng)力快,俄聽雨聲雄——— 郭印夏夜喜雨詩
- 滿城桃李不能春。——— 向子諲虞美人
- 半夜鳧鷖先覺雨,連江葭菼自生風(fēng)——— 賀鑄遷家歷陽江行夜泊黃泥潭懷寄馮善淵
- 如何卻作泥,亦能妨晨征——— 楊萬里秋雨蚤作有嘆
- 九土雄師竟若何,未如良牧與天和——— 杜荀鶴獻(xiàn)新安于尚書
- 春風(fēng)忽怒起,意乃媚行者——— 吳師道德興開化道中三首
- 柳外畫樓獨(dú)上,憑闌手拈花枝——— 秦觀畫堂春
- 植立含風(fēng)廣殿,微聞環(huán)佩搖聲。——— 蘇軾夢中賦裙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