訛缺
詞典解釋
亦作“ 訛闕 ”。亦作“譌缺”。錯誤、殘缺?!?a href="/hycd/x/x207093.htm" target="_blank">新唐書·藝文志序》:“自六經(jīng)焚於 秦 而復(fù)出於 漢 ,其師傳之道中絶,而簡編脫亂訛缺,學(xué)者莫得其本真,於是諸儒章句之學(xué)興焉?!币?a href="/hycd/b/b26112.htm" target="_blank">本作“ 訛闕 ”。 宋 陸游 《跋六一居士集古錄跋尾》:“及再得之,纔相距數(shù)年,訛闕已多,知古人欲傳遠者,必託之金石,有以也夫!” 元 袁桷 《陸道士墓志銘》:“蓋其傳受訛缺,浮靡恣蕩,攝思握神,罔不知所以。” 清 朱珪 《<雁門集>序》:“ 露蕭 農(nóng)部慨然念其先世刻板之取於六丁也,乃就流傳諸本考證譌缺,將重刻之,而質(zhì)之於予?!?/p>
- 登彼太行,翠繞羊腸———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
- 暮寒急歸烏,新月生微顰——— 敖陶孫旅舍七首
- 勁風(fēng)東北來,茆屋吹欲裂——— 陸游冬日讀白集愛其貧堅志士節(jié)病長高人情之句作
- 趙侯精靈足詩態(tài),員子慚愧今詞伯——— 員興宗贈呂德璋道人
- 送行過浐水,東望不轉(zhuǎn)目——— 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(李繁時為隨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)
- 捧制名題黃紙尾,約僧心在白云邊——— 鄭谷省中偶作
- 下峽東歸十五年,因君話舊意茫然——— 范成大重送文處厚,因寄蜀父老三首
- 我自覺來看,他在迷時夢。——— 汪莘生查子
- 丹詔下,公歸速。——— 石孝友滿江紅
- 曠然多慊登樓意,永日重門深掩關(guān)。——— 劉滄夏日登西林白上人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