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師
詞典解釋
(1). 北魏 以后以太師、太傅、太保為三師。見《通典·職官一》。 唐 竇常 《奉賀太保岐公》詩(shī):“五色詔中宣九德,百僚班外置三師。”《金史·百官志一》:“三師。太師、太傅、太保各一員,皆正一品,師范一人,儀刑四海?!?/p>
(2).星名?!端问贰?a href="/hycd/t/t372040.htm" target="_blank">天文志二》:“三公三星,在北斗杓南,及魁第一星西,一云在斗柄東,為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之象。在魁西者名三師?!?/p>
(3).三國(guó)的軍隊(duì)。《左傳·隱公十年》:“癸,亥,克之,取三師焉?!?杜預(yù) 注:“三國(guó)之軍在 戴 ,故 鄭伯 合圍之?!?/p>
(4).佛教語(yǔ)。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,即戒和尚、羯磨師和教授師。 唐 道宣 《四分律刪繁補(bǔ)闕行事鈔》卷上之三:“若論發(fā)戒功,與三師齊德,何為不請(qǐng)之乎?可準(zhǔn)三師而請(qǐng)?!?a href="/hycd/c/c54610.htm" target="_blank">參見“ 三師七僧 ”。
- 云何不策反照動(dòng),小而用之風(fēng)鑒上——— 曾豐贈(zèng)相者趙椿年
- 終日垂鉤還有意,尺書多在錦鱗中——— 溫庭筠寄湘陰閻少府乞釣輪子
- 起來(lái)霜月白滿天,淅瀝蒹葭涼夜靜——— 張玉孃秋江辭
- 山禽互嘲哳,為我流好音——— 陳郁山行聞春禽
- 輦路歸來(lái)聞好語(yǔ),共驚堯顙類高辛。——— 蘇軾次韻曾子開従駕二首
- 歸耕何時(shí)決,田舍我已卜——— 蘇軾罷徐州,往南京,馬上走筆寄子由五首
- 兒童嬉戲杏花堤。——— 晁補(bǔ)之阮郎歸
- 擎天一柱出群峰,時(shí)見真仙隱化中——— 王宗賢天柱山
- 攜手贈(zèng)將行,山人道姓名——— 高適贈(zèng)別褚山人
- 似病非病臂已瘳,當(dāng)墮末墮齒難留——— 陸游病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