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録
詞典解釋
(1).符合實際的記載。《漢書·司馬遷傳贊》:“其文直,其事核,不虛美,不隱惡,故謂之實録?!?南朝 宋 沉約 《上宋書表》:“事屬當(dāng)時,多非實録?!?唐 李德裕 《次柳氏舊聞序》:“彼皆目覩,非出傳聞。信而有徵,可為實録?!?明 葉盛 《水東日記·會議迎復(fù)儀注》:“惟翰林簡討 邢讓 一奏首有‘前次勅書不具迎復(fù)上皇之意’一言,真為實録。” 魯迅 《中國小說史略》第九篇:“其事又見於 孟棨 《本事詩》,蓋亦實録矣?!?/p>
(2).如實記載;真實地記錄。 唐 韓愈 《答劉秀才論史書》:“愚以為凡史氏褒貶大法,《春秋》已備之矣。后之作者,在據(jù)事跡實録,則善惡自見?!?/p>
(3). 中國 封建時期編年史的一種,專記某一皇帝統(tǒng)治時期的大事。最早見于記載的有 南 朝 梁 周興嗣 等的《梁皇帝實錄》,記載 武帝 事。已散佚。見《隋書·經(jīng)籍志二》。至 唐 初由史臣撰已故皇帝一朝政事為實錄,成為定制。后世沿之。 明 清 兩朝,設(shè)有實錄館,所存實錄較多。今存最早的有 唐 韓愈 的《順宗實錄》。
(4).私人記載祖先事跡的文字,有時也稱實錄。如 唐 李翱 有《皇祖實錄》。 清 秦篤輝 《平書·文藝上》:“實録猶行述行狀之名,不必定屬之朝廷也。 李翱 嘗自為其皇祖考州司馬法曹參軍 楚金 實録。求 韓文公 銘其墓。則實録上下可通用矣?!?/p>
- 老伴知君少,歡情向我偏——— 白居易醉后重贈晦叔
- 不時斗酒詩百篇,猛將腰間掣金羽——— 王洋谹父又賦鼓字一篇復(fù)次韻
- 淳熙用不終,歸途此留題——— 程公許晉仲文學(xué)淵邃方為朝陽鳴鳳仆所次前韻及之而
- 近山連大別,遠水接長江——— 韓揚秋興亭
- 無端大嶺重饒舌,數(shù)丈龜毛舉世無——— 釋師觀頌古三十三首
- 況聞?wù)掠?,清集忘窘?/a>——— 曹勛賦洪景伯新創(chuàng)清閟堂
- 中憶裴子野,泰然傾薄糜——— 權(quán)德輿丙寅歲苦貧戲題
- 天風(fēng)浪浪,海山蒼蒼——— 司空圖詩品二十四則豪放
- 久欲頌梅花,恒恐累紙寫不該——— 陳傅良和張孟阜尋梅韻
- 騄驥日相追,鸞凰志高揚——— 歐陽修答梅圣俞寺丞見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