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異
詞典解釋
(1). 戰(zhàn)國 時名家 惠施 提出的名辯論題,認為事物中存在小同異和大同異兩種。人們對不同事物的認識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,這種認識上的同或異,為小同異;而萬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,即都離不開存亡變化,又有完全相異的一面,即各自的變化又不一樣,此為大同異。《莊子·天下》:“﹝ 惠施 曰﹞大同而與小同異,此之謂小同異;萬物畢同畢異,此之謂大同異?!?成玄英 疏:“物情分別,見有同異,此小同異也。死生交謝,寒暑遞遷,形性不同,體理無異,此大同異也?!?a href="/hycd/c/c54610.htm" target="_blank">參見“ 堅白同異 ”。
(2).相同與不同?!?a href="/hycd/l/l370453.htm" target="_blank">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夫禮者,所以定親疏、決嫌疑、別同異、明是非也?!?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音辭》:“后有 揚雄 著《方言》,其言大備,然皆考名物之同異,不顯聲讀之是非也。”
(3).指同于世與不同于世;同于己與不同于己。 宋 蘇軾 《謝蘇自之惠酒》詩:“不如同異兩俱冥,得鹿亡羊等嬉戲?!?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四》:“此輩結(jié)黨營私,朋求進取,以同異為愛惡,以愛惡為是非?!?/p>
(4).謂差異,不同。《新唐書·張行成傳》:“嘗侍宴,帝語 山東 及 關(guān)中 人,意有同異。 行成 曰:‘天子四海為家,不容以東西為限,是示人以隘矣?!鄯Q善?!?宋 趙與時 《賓退錄》卷三:“蓋 晉 史凡十八家,而 唐 人修書又出於二十一人之手,豈無同異耶?”
(5).異議。亦指立異議?!?a href="/hycd/s/s233462.htm" target="_blank">三國志·魏志·袁渙傳》“父 滂 ,為 漢 司徒” 裴松之 注引 晉 袁宏 《漢紀(jì)》:“當(dāng)權(quán)寵之盛,或以同異致禍, 滂 獨中立於朝,故愛憎不及焉。”《世說新語·賞譽》“ 王恭 始與 王建武 甚有情,后……致疑隟” 劉孝標(biāo) 注引《晉安帝紀(jì)》:“卿何妄生同異,疑誤朝野。”《晉書·王彬傳》:“ 江州 當(dāng)人強盛時,能立同異,此非常人所及?!薄?a href="/hycd/n/n88661.htm" target="_blank">南齊書·徐孝嗣傳》:“ 孝嗣 文人不顯同異,名位雖大,故得未及禍?!?/p>
(6).引申指有異志,叛亂。《宋書·武帝紀(jì)下》:“ 謝晦 數(shù)從征伐,頗識機變,若有同異,必此人也?!薄赌淆R書·蕭穎胄傳》:“時軍旅之際,人情未安…… 張熾 從絳衫左右三十餘人,入 千秋門 ,城內(nèi)驚恐,疑有同異?!?/p>
(7).指異于己的觀點、見解?!缎?a href="/hycd/t/t361154.htm" target="_blank">唐書·儒學(xué)傳中·王元感》:“ 李憲 等本章句家,見 元感 詆先儒同異,不懌,數(shù)沮詰其言。 元感 緣罅申釋,竟不詘?!?/p>
- 10萬魔影視電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