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山西崩,洛鐘東應(yīng)
詞典解釋
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文學(xué)》:“ 殷荊州 曾問 遠(yuǎn)公 :‘《易》以何為體?’答曰:‘《易》以感為體?!?殷 曰:‘銅山西崩,靈鐘東應(yīng),便是《易》耶?’” 劉孝標(biāo) 注引《東方朔傳》:“ 孝武皇帝 時(shí), 未央宮 前殿鐘無故自鳴,三日三夜不止。詔問太史待詔 王朔 , 朔 言恐有兵氣。更問 東方朔 , 朔 曰:‘臣聞銅者山之子,山者銅之母,以陰陽氣類言之,子母相感,山恐有崩弛者,故鐘先鳴。《易》曰“鳴鶴在陰,其子和之?!本烈?。其應(yīng)在后五日內(nèi)。’居三日, 南郡 太守上書言山崩,延袤二十餘里?!焙笠浴?a href="/hycd/t/t386650.htm" target="_blank">銅山西崩,洛鐘東應(yīng)”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響。 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槐西雜志三》:“此義易明,銅山西崩, 洛 鐘東應(yīng),不以遠(yuǎn)而阻也。” 梁啟超 《新民說》十六:“此中消息,殆如銅山西崩, 洛 鐘東應(yīng)。感召之機(jī),銖黍靡忒。” 唐弢 《側(cè)面》:“銅山西崩, 洛 鐘東應(yīng),一唱一和,互相支持?!?/p>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響。
銅山西崩,洛鐘東應(yīng)出處
使用例句
銅山西崩,洛鐘東應(yīng)是成語。
- 三春花老后,千里客歸時(shí)——— 吳潛送何錫汝
- 古為萬事無真實(shí),賴有區(qū)區(qū)史筆存——— 岳珂讀劉琨傳
- 且相將、共樂平生,未肯輕分連理。——— 柳永尉遲杯
- 愁滴離聲三疊淚,眼穿行色萬重云——— 武衍送友人赴長沙酒官
- 鳩杖蒲輪,把身束縛,替人愁惱——— 劉克莊水龍吟
- 老嫌冰熨齒,渴愛蜜過喉——— 梅堯臣王道損贈(zèng)永興冰蜜梨四顆
- 瓊肌瘦盡,庾嶺零落,空悵望、動(dòng)情處——— 朱雍西平樂(用耆卿韻)
- 桂槳空明,洞簫聲徹,怨慕還凄惻——— 林正大酹江月/念奴嬌
- 掃空紫陌紅塵夢(mèng),收得煙蓑雨笠身。——— 陸游溪上小雨
- 數(shù)花風(fēng),逢谷雨。綠暗舊年樹。——— 龔翔麟祝英臺(tái)近·谷雨,課童子修灌花木
- 10米加世界粉色公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