嗚唈
詞典解釋
亦作“ 嗚邑 ”。亦作“ 嗚悒 ”。1.因悲哀、憤懣而抑郁氣塞?!?a href="/hycd/d/d143907.htm" target="_blank">東觀漢記·梁竦傳》:“彼 仲尼 之佐 魯 兮,先嚴(yán)斷而后弘衍。雖離讒以嗚唈兮,卒暴誅於兩觀?!卑?,《后漢書·梁竦傳》“乃作《悼騷賦》” 李賢 注引此文作“嗚邑”?!?a href="/hycd/n/n88700.htm" target="_blank">南史·謝朓傳》:“皋壤搖落,對(duì)之惆悵,歧路東西,或以嗚唈?!卑?,《南齊書·謝朓傳》作“嗚悒”。 宋 王安石 《韓持國從富并州辟》詩:“子材宜用世,談?wù)邽閱鑶j。”
(2).形容聲音低沉凄切。 清 陳維崧 《春夏兩相期·王家營客店排悶》詞:“莫管今宵茅店荒涼,鷄聲嗚邑?!?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十:“﹝ 碧梧 詩﹞可憐一片清溪水,猶向門前嗚邑流。” 郭沫若 《女神·鳳凰涅槃》:“伸頭我問海,海正揚(yáng)聲而嗚唈?!?/p>
- 少壯猶困苦,況予病且老。——— 白居易贈(zèng)韋處士六年夏大熱旱
- 步出白日上,坐依清溪邊。——— 孟郊游終南龍池寺
- 萬里一搔首,無處著蕭颼——— 吳潛水調(diào)歌頭(再用前韻)
- 苦恨富貴遲,聲名得空早——— 蘇轍送李誠之知瀛州
- 遂令圣人情,亦同春秋散——— 晁公溯贈(zèng)張文饒
- 六民墮劫誰階厲,百罰鞭尸悔莫追——— 王奕和疊山舟過澛港
- 定應(yīng)來灑道,不是故催詩——— 郭印值雨
- 兔窟穿成主再興,輩流狐伏敢驕矜。——— 周曇春秋戰(zhàn)國門馮讙
- 巍然獨(dú)立九霄中,勢(shì)壓稀廬亙?nèi)A嵩——— 唐元齡華蓋山
- 男兒莫遣兩鬢皤,舉觴不飲理則那——— 李彌遜歲后三日與羅權(quán)共二邵似表弟席上分梅花年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