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性
詞典解釋
(1).人的五種性情。指喜、怒、欲、懼、憂?!?a href="/hycd/d/d112386.htm" target="_blank">大戴禮記·文王官人》:“民有五性,喜、怒、欲、懼、憂也?!?/p>
(2).人的五種性情。指暴、淫、奢、酷、賊?!?a href="/hycd/t/t353385.htm" target="_blank">太平廣記》卷三引《漢武內(nèi)傳》:“﹝ 上元夫人 謂帝曰﹞汝胎性暴、胎性淫、胎性奢、胎性酷、胎性賊……捨爾五性,反諸柔善?!?/p>
(3).人的五種性情。指喜、怒、哀、樂(lè)、怨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情采》:“故立文之道,其理有三:一曰形文,五色是也;二曰聲文,五音是也;三曰情文,五性是也?!?/p>
(4).指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 漢 班固 《白虎通·情性》:“五性者何?謂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也。” 明 宋濂 《默齋銘》:“維人之生,內(nèi)則五性七情,外則三綱六紀(jì)?!?清 惲敬 《讀<大學(xué)>二》:“人之心,五性主之,曰仁、曰義、曰禮、曰智、曰信?!?/p>
(5).五臟的特性?!?a href="/hycd/h/h235650.htm" target="_blank">漢書(shū)·翼奉傳》:“五性不相害,六情更興廢。”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:“ 翼氏 五性:肝性靜,靜行仁,甲己主之。心性躁,躁行禮,丙辛主之。脾性力,力行信,戊癸主之。肺性堅(jiān),堅(jiān)行義,乙庚主之。腎性智,知行敬,丁壬主之也?!?/p>
- 庭柏陰陰晝掩門(mén),烏知有赦鬧黃昏。——— 蘇軾己未十月十五日獄中恭聞太皇太后不豫有赦作
- 龍欲出時(shí)山吐氣,黑云隨手暗江南——— 謝驛軍峰
- 吳興有消暑樓——— 蘇轍次韻劉貢父登黃樓懷子瞻二首
- 煉之功若成,自然凡骨變。——— 呂巖谷神歌
- 圣門(mén)非入室,文陣敢爭(zhēng)盟。——— 范仲淹依韻酬毋湜推官
- 箭箭紅心有驗(yàn)——— 譚處端西江月
- 縱酒常擲盞,狂歌時(shí)入室——— 戴叔倫赴撫州對(duì)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階五首
- 玉洞花長(zhǎng)發(fā),珠宮月最明。——— 殷堯恭府試中元觀道流步虛
- 忽聞流水響潺潺,漸睹巖扃隔煙霧——— 王正功嘉泰二年歲在壬戌正月八日攜家還里幕中諸友
- 大漠西風(fēng)急,黃榆涼葉飛。——— 田錫塞上曲
- 5輻射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