簪筆
詞典解釋
(1).謂插筆于冠或笏,以備書寫。古代帝王近臣、書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裝束。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:“﹝ 張安世 ﹞本持橐簪筆事 孝武帝 數(shù)十年,見謂忠謹(jǐn),宜全度之?!?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:“近臣負(fù)橐簪筆,從備顧問,或有所紀(jì)也?!?b>《漢書·昌邑王劉賀傳》:“﹝ 劉賀 ﹞衣短衣大袴,冠 惠文 冠,佩玉環(huán),簪筆持牘趨謁?!?顏師古 注:“簪筆,插筆於首也?!?b>《晉書·輿服志》:“笏者,有事則書之,故常簪筆。今之白筆是其遺象……手版即古笏矣。尚書令、僕射、尚書手版頭復(fù)有白筆,以紫皮裹之,名曰笏?!?隋 薛道衡 《從駕幸晉陽》詩:“方觀翠華反,簪筆上云亭。”
(2).指仕宦。 清 陸以湉 《冷廬雜識·改官詩》:“簪筆雍容志已虛,不如歸去舊蓬廬?!?a href="/hycd/c/c54610.htm" target="_blank">參見“ 簪白筆 ”。
- 澗底綠水寒,倒影臥波間——— 白玉蟾玉澗橋
- 主人堂上坐,行客門前度——— 元稹捉捕歌
- 殘月曉風(fēng)南浦路,一車搖夢過龍華——— 郁達(dá)夫過龍華,聞北京政變
- 一枚已有馀,氣壓千畝槐。——— 蘇軾種松得徠字(其四在懷古堂,其六在石經(jīng)院。
- 開卷忽來同此作,信知神合但形離——— 趙蕃七月六夜聞雨寄懷欽止斯無而玉山使來亦得斯
- 神光下燭將飛劍,真賞重鳴既啞鐘——— 金君卿蒙詔書獎諭寄呈王介甫相公
- 只向方師小廊下,回看門外是樊籠——— 施肩吾夏日題方師院
- 月落云沙黑,風(fēng)回草木腥——— 竇庠夜行古戰(zhàn)場
- 去年曾此,今年曾此,煙雨孤舟——— 方岳眼兒媚(泊松洲)
- 乘樏不來廣樂絕,獨(dú)與猿鳥愁青熒——— 劉禹錫九華山歌
- 8奧利莊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