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舉
詞典解釋
(1).制訂選拔賢才的方法。《管子·宙合》:“鉤入枉而出直,此言圣君賢佐之制舉也?!?尹知章 注:“言制以舉賢之法用鉤也?!?/p>
(2). 唐 代科舉取士制度之一。除地方貢舉外,由皇帝親自詔試于殿廷稱為“制舉科”。簡稱“制舉”或“制科”。 宋 代因之,如 南宋 紹興 年間開博學鴻詞科。 清 代如 康熙 十七年、 乾隆 元年的兩次博學鴻詞科及 清 末的經(jīng)濟特科等,亦皆屬制舉性質。《新唐書·選舉志上》:“ 唐 制,取士之科,多因 隋 舊,然其大要有三。由學館者曰生徒,由州縣者曰鄉(xiāng)貢,皆升于有司而進退之……其天子自詔者曰制舉,所以待非常之才焉?!?宋 蘇軾 《上富丞相書》:“ 軾 也,西南之匹夫,求斗升之祿而至於京師。翰林 歐陽公 不知其不肖,使與於制舉之末,而發(fā)其猖狂之論?!?/p>
國語詞典
制舉
-
- 管子.宙合:「鉤入枉而出直,此言聖君賢佐之制舉也?!?/li>
-
唐朝科舉的一種,由天子親試。
- 宋史.卷一五六.選舉志二:「制舉無???/a>,所以待天下之才傑,天子每親策之?!?/li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