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幸沾行葦,無庸類散樗。
出自唐朝虞世南《奉和幸江都應(yīng)詔》
南國行周化,稽山秘夏圖。百王豈殊軌,千載協(xié)前謨。
肆覲遵時豫,順動悅來蘇。安流進(jìn)玉軸,戒道翼金吾。
龍旂煥辰象,鳳吹溢川涂。封唐昔敷錫,分陜被荊吳。
沐道咸知讓,慕義久成都。冬律初飛管,陽鳥正銜蘆。
嚴(yán)飆肅林薄,曖景澹江湖。鴻私?jīng)延倪h(yuǎn),厚澤潤凋枯。
虞琴起歌詠,漢筑動巴歈。多幸沾行葦,無庸類散樗。
注釋參考
多幸
(1).猶僥幸。《左傳·宣公十六年》:“善人在上,則國無幸民。諺曰:‘民之多幸,國之不幸也。’”《宋書·沉慶之傳》:“上逼令作詩…… 慶之 口授之曰:‘微命值多幸,得逢時運(yùn)昌。朽老筋力盡,徒步還南崗。辭榮此圣世,何媿 張子房 ?!?南朝 梁 丘遲 《侍宴樂游苑送張徐州應(yīng)詔詩》:“小臣信多幸,投生豈酬義?!?/p>
(2).猶慶幸??吞自?。 唐 韓愈 《與大顛師書》:“緣昨到來,未獲參謁,儻能暫垂見過,實(shí)為多幸?!薄端疂G傳》第二二回:“ 柴大官人 見了 宋江 ,拜在地下,口稱道:‘端的想殺 柴進(jìn) ,天幸今日甚風(fēng)吹得到此,大慰平生渴仰之念!多幸!多幸!’”
(3).多所偏愛。 銀雀山 漢 墓竹簡《孫臏兵法·將失》:“廿曰,多幸,眾怠,可敗也?!闭硇〗M注:“幸,偏愛?!?/p>
行葦
路旁的蘆葦。《詩·大雅·行葦》:“敦彼行葦,牛羊勿踐履?!卑?,古文 毛 序以為泛言 周 王朝先世之忠厚,今文三家遺說則以為專寫 公劉 的仁德。后遂用為仁慈的典實(shí)。多用于稱頌朝廷。 漢 班彪 《北征賦》:“慕 公劉 之遺德,及行葦之不傷?!?晉 慧遠(yuǎn) 《答何鎮(zhèn)南》:“上極行葦之仁,內(nèi)匹 釋迦 之慈。” 唐 司空圖 《華帥許國公德政碑》:“況我國家仁敷行葦,澤霈漏泉?!?清 昭槤 《嘯亭續(xù)錄·宗室宴》:“ 乾隆 甲子,上宴王公及近支宗室百餘人於 豐澤園 ,更其殿名 惇敘殿 ,以示行葦燕毛之意?!?/p>
無庸
無庸 (wúyōng) 毋庸;無須 need not 無庸,將自及?!蹲髠鳌る[公元年》散樗
不成材之樗木。比喻無用之人。常用作自謙之辭。語本《莊子·逍遙游》:“吾有大樹,人謂之樗,其大本擁腫,而不中繩墨,其小枝卷曲,而不中規(guī)矩,立之涂,匠人不顧”。 唐 虞世南 《奉和幸江都應(yīng)詔》:“多幸霑行葦,無庸類散樗?!?唐 駱賓王 《上吏部侍郎<帝京篇>》:“ 賓王 散樗易朽,蟠木難容?!?明 屠隆 《綵毫記·歸隱林泉》:“下官出山潦草,隱志不堅(jiān),立朝散樗,勛名未立,負(fù)媿良多?!?/p>
虞世南名句,奉和幸江都應(yīng)詔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恐龍荒島生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