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觴送南蒲,鳴櫓下東甌
出自宋代趙汝鐩《送胡判官赴官永嘉》:
君赴蓮池戍,離愁正值秋。
持觴送南蒲,鳴櫓下東甌。
才俊推烏幕,風流訪謝樓。
欲窮奇絕處,須上雁山頭。
注釋參考
持觴
舉杯。 唐 李白 《俠客行》:“將炙啖 朱亥 ,持觴勸 侯嬴 ?!薄缎绿茣⑷受墏鳌罚骸?仁軌 持觴曰:‘所不與公者,有如此觴。’”
鳴櫓
亦作“ 鳴艣 ”。搖櫓聲。借指船行。 宋 王安石 《題朱郎中白都莊》詩:“藜杖聽鳴艣,籃輿看種田?!?宋 范成大 《倪文舉奉常將歸東林》詩:“相過得得款溪門,雪夜前村聽鳴櫓?!?宋 陸游 《航海》詩:“趁潮亂鳴艣,過磧細扶柁?!?明 劉基 《彭澤阻風》詩:“不寐殘缸猶閃滅,動情鳴櫓數(shù)啞謳?!?/p>
東甌
(1).古族名。越族的一支。相傳為 越王 勾踐 的后裔。分布在今 浙江省 南部 甌江 、 靈江 流域。其首領 搖 助 漢 滅 項羽 ,受封為 東海王 ,因都 東甌 (今 浙江省 溫州市 ),俗稱 東甌王 。參閱《史記·東越列傳》。
(2). 溫州 及 浙江省 南部沿海地區(qū)的別稱。 東晉 時于此置 永嘉郡 , 隋 廢, 唐 時曾復置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鈞世》:“ 東甌 之木, 長洲 之林,梓豫雖多,而未可謂之為大廈之壯觀,華屋之弘麗也?!?唐 楊炯 《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》:“境接 東甌 ,地鄰 南越 。” 唐 顧況 《永嘉》詩:“ 東甌 傳舊俗,風日江邊好?!?/p>
(3).古星座名。《宋史·天文志四》:“東甌五星在翼南,蠻夷星也。”甌,亦作“ 區(qū) ”。參閱《晉書·天文志上》。
趙汝鐩名句,送胡判官赴官永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8書香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