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林逋《寄太白李山人》:
顏如童子發(fā)如黳,卜筑深當(dāng)太白西。
身上祇衣粗直掇,馬前長帶古偏提。
鹍鵬懶擊三千水,龍虎閑封六一泥。
幾度枕肱人跡外,半窗松雪論天倪。
注釋參考
枕肱
《論語·述而》:“飲疏食,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。不義而富且貴,於我如浮云?!彪牛觳?。后因以“枕肱”、“枕曲肱”形容隨遇而適,安貧樂道。 唐 駱賓王 《上兗州崔長史啟》:“直以容膝一丘, 曲阜 之瓢遽切;枕肱五畝, 成都 之壁已窮?!?宋 陸游 《秋夜讀書有感》詩:“但令吾道常無墜,飲水何妨枕曲肱?!?明 高啟 《臨頓里詩》之十:“誰識先生樂,攸然臥枕肱。”
人跡
人跡 (rénjì) 人的足跡;指人 human footmarks(或footprints);traces of human presence 荒無人跡松雪
(1).謂松上積雪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贈王太?!吩姡骸巴セ枰娨瓣帲矫魍裳?。” 唐 李白 《東武吟》:“倚巖望松雪,對酒鳴絲桐?!?唐 司空圖 《楊柳枝壽杯詞》之十七:“好是梨花相映處,更勝松雪日初晴?!?宋 蘇軾 《真覺院有洛花》詩:“歲寒君記取,松雪看蒼鱗?!?/p>
(2). 元 代書畫家 趙孟頫 號松雪道人,簡稱松雪。 清 錢泳 《履園叢話·藝能·書》:“余以為教人學(xué)書,當(dāng)分三等。第一等有絶頂天資,可以比擬 松雪 、 華亭 之用筆者,則令其讀經(jīng)史,學(xué)碑帖,游名山大川,看古人墨蹟,為傳世之學(xué)?!?/p>
論天
(1).討論天象。《梁書·儒林傳·崔靈恩》:“先是儒者論天,互執(zhí)渾、蓋二義,論蓋不合於渾,論渾不合於蓋?!?/p>
(2).相傳 孔子 東游,見兩小兒辯論。問其故。一兒曰:“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,而日中時遠(yuǎn)也。一兒以日初出遠(yuǎn),而日中時近也。”雙方各持其理,連 孔子 也不能決斷。事見《列子·湯問》。后遂用為典故,以“論天”形容兒童聰敏。 北周 庾信 《傷王司徒褒》詩:“青衿已對日,童子即論天?!?/p>
林逋名句,寄太白李山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