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克莊《病中九首》:
湯熨兼旬尚未瘳,災(zāi)生盈滿谷誰尤。
禁中蓮炬頻宣鎖,合上藜燈幾校讎。
回向真人并大士,變教師冕作離婁。
何時(shí)眸子重清朗,短策隨身處處游。
注釋參考
回向
佛教語。謂回轉(zhuǎn)自己的功德,趨向眾生和佛果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》:“俱識(shí)還源,竝知回向?!?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記·五娘到京知夫行蹤》:“能吃酒,會(huì)噇齋,吃得醺醺醉,便去摟新戒。講經(jīng)和回向,全然尷尬?!薄段饔斡洝返谝话倩兀骸按涣私?jīng),就來與你回向也?!?/p>
(1).回首面向?!稌ふ僬a》“面稽天若” 孔穎達(dá) 疏引 漢 鄭玄 曰:“面,猶迴向也?!?/p>
(2).佛教語。謂回轉(zhuǎn)自己的功德,趨向眾生和佛果。 北周 庾信 《道士步虛詞》之七:“歸心游太極,迴向入無名?!?倪璠 注:“《維摩詰經(jīng)》:‘志當(dāng)安住,方便迴向?!?僧肇 曰:‘迴彼雜行,向于一乘,此迴向心也。’” 隋 王胄 《臥疾閩越述凈名意詩》:“復(fù)藉大因緣,勉以深迴向?!?瞿秋白 《赤都心史》一:“只有其中一篇《歸天返地》,視人生觀似乎和佛法的回向相仿佛。”
真人
真人 (zhēnrén) 親身和活著的人 in the flesh; actual person 在銀幕上…但決非真人 道教稱有養(yǎng)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,多用做稱號(hào) immortal大士
(1).德行高尚的人?!豆茏印しǚā罚骸胺舱撊擞幸?,矜物之人,無大士焉。” 尹知章 注:“大士不矜,謙以接物?!薄俄n詩外傳》卷九:“ 孔子 曰:‘大士哉! 由 來,區(qū)區(qū)汝何攻? 賜 來,便便汝何使?愿得衣冠為子宰焉?!?/p>
(2).佛教對(duì)菩薩的通稱。 南朝 齊 周颙 《重答張長史》:“夫大士應(yīng)世,其體無方,或?yàn)槿辶种冢驗(yàn)閲鴰煹朗?,斯?jīng)教之成説也。” 唐 湛然 《法華文句記》卷二:“大士者,《大論》稱菩薩為大士,亦曰開士?!?/p>
(3).特指觀世音菩薩?!都t樓夢(mèng)》第五十回:“不求大士瓶中露,為乞 嫦娥 檻外梅?!?/p>
(4).對(duì)高僧的敬稱。 宋 蘇軾 《金山長老寶覺師真贊》:“望之儼然,即之也溫,是惟 寳覺 大士之像?!?/p>
正獄訟之官?!抖Y記·曲禮下》:“天子建天官,先六大:曰大宰、大宗、大史、大祝、大士、大卜,典司六典?!?王引之 《經(jīng)義述聞·禮記上》:“今案《晏子春秋·諫篇》:‘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,則泰士 子牛 存矣;為社稷宗廟之不享乎,則泰祝 子游 存矣?!┦?、泰祝即大士、大祝也。大士正獄訟,蓋若《秋官·士師》察獄訟之辭矣?!薄蹲髠鳌べ夜四辍罚骸?衛(wèi)侯 與 元咺 訟, 寧武子 為輔, 鍼莊子 為坐, 士榮 為大士?!?杜預(yù) 注:“大士,治獄官也?!?漢 劉向 《說苑·臣術(shù)》:“ 忌 舉北郭 刁勃子 為大士,而九族益親,民益富?!?/p>
教師
教師 (jiàoshī) 擔(dān)任教學(xué)工作的人員 teacher 傳授戲曲技藝或武術(shù)的人 master 武術(shù)教師離婁
(1).雕鏤交錯(cuò)分明貌。《玉臺(tái)新詠·古詩八首·四坐且莫喧》:“雕文各異類,離婁自相聯(lián)?!?吳兆宜 注引 賈誼 《簴賦》:“妙雕文以刻鏤?!?宋 王禹偁 《月波樓詠懷》:“平遠(yuǎn)無林木,一望同離婁。”參見“ 離樓 ”。
(2).謂刻意修飾。 三國 魏 劉劭 《人物志·效難》:“故淺美揚(yáng)露,則以為有異;深明沉漠,則以為空虛;分別妙理,則以為離婁?!?劉昞 注:“研精至理,狀似離婁?!?章炳麟 《東夷》詩:“下讀更上迻,文采相離婁?!?/p>
(3).猶糾纏。
(4).傳說中的視力特強(qiáng)的人?!睹献印るx婁上》:“ 孟子 曰:‘ 離婁 之明, 公輸子 之巧,不以規(guī)矩,不能成方圓?!?焦循 正義:“ 離婁 ,古之明目者, 黃帝 時(shí)人也。 黃帝 亡其玄珠,使 離朱 索之。 離朱 ,即 離婁 也,能視於百步之外,見秋毫之末?!?漢 王褒 《圣主得賢臣頌》:“如此則使 離婁 督繩, 公輸 削墨,雖崇臺(tái)五層,延袤百丈,而不溷者,工用相得也?!?唐 韓愈 《明水賦》:“形象未分,徒騁 離婁 之目?!?/p>
(5).藥草名。用作腐蝕藥,又為芥癬頑瘡藥。
劉克莊名句,病中九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再次韻——— 陳棣〔宋代〕
- 偈頌一百五十首——— 釋心月〔宋代〕
- 春秋戰(zhàn)國門頃襄王——— 周曇〔唐代〕
- 題屈翁山詩札、石濤石溪八大山人山水——— 鄭燮〔清代〕
- 山翁持酒相訪以畫松酬之——— 劉商〔唐代〕
- 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蠻子朝——— 元稹〔唐代〕
- 菩薩蠻(春愁)——— 姚寬〔宋代〕
- 送高湘及第后東歸覲叔——— 劉得仁〔唐代〕
- 錦堂春——— 司馬光〔宋代〕
- 次韻陳心田郊居即事二首——— 徐瑞〔宋代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