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景沂《草》:
淡煙荒草六朝宮,萬感叢生一眺中。
不識(shí)群公互虓虎,獨(dú)于此地必爭熊。
秦河濺淚西風(fēng)泣,淮巘含羞晚照紅。
醞得許多愁為底,只緣誤倚大江東。
注釋參考
不識(shí)
(1).不知道,不認(rèn)識(shí)?!对姟ご笱拧せ室印罚骸安蛔R(shí)不知,順帝之則?!?鄭玄 箋:“其為人不識(shí)古,不知今,順天之法而行之者?!?唐 韓愈 《閔己賦》:“行舟檝而不識(shí)四方兮,涉大水之漫漫?!?魯迅 《<集外集>序言》:“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(shí)的我的幼稚,而且近乎不識(shí)羞。”
(2).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。指誤殺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》:“壹宥曰不識(shí)。” 鄭玄 注:“識(shí),審也。不審,若今仇讎當(dāng)報(bào)甲,見乙,誠以為甲而殺之者?!?/p>
群公
1.指上公。 2.泛指魯以外的諸侯。 3.總稱諸侯和朝臣。 4.泛指諸有名位者。亦用作一般的尊稱。虓虎
咆哮怒吼的虎。多用來比喻勇士猛將?!对姟ご笱拧こN洹罚骸斑M(jìn)厥虎臣,闞如虓虎?!?毛 傳:“虎之自怒虓然。”《后漢書·龐參傳》:“ 宣王 立中興之功, 文帝 建 太宗 之號(hào)。非惟兩主有明叡之姿,抑亦捍城有虓虎之助。” 宋 蘇軾 《余來儋耳得吠狗曰烏觜戲?yàn)樽鞔嗽姟罚骸伴L橋不肯躡,徑度清深浦;拍浮似鵝鴨,登岸劇虓虎?!?黃懺華 《亡友周仲穆哀辭》:“飛龍?zhí)摮龉牵嵒⒄隣巼_。”
于此
(1).在此。 漢 司馬相如 《上林賦》:“順天道以殺伐,時(shí)休息於此?!?南朝 宋 顏延之 《陶徵士誄》:“依世尚同,詭時(shí)則異。有一於此,兩非默置?!?/p>
(2).如此。 漢 阮瑀 《為曹公作書與孫權(quán)》:“思計(jì)此變,無傷於孤。何必自遂於此,不復(fù)還之?!?/p>
(3).至此;至今。 宋 蘇軾 《潮州修韓文公廟碑》:“獨(dú) 韓文公 起布衣,談笑而麾之。天下靡然從公,復(fù)歸于正,蓋三百年於此矣?!?/p>
陳景沂名句,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9兼客眾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