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歸知何時(shí),庭草一尺長
出自宋代李流謙《次韻勾龍?jiān)獞?yīng)》:
春歸知何時(shí),庭草一尺長。
風(fēng)軟不起塵,薄日如秋陽。
裘葛固異宜,單衣已疎涼。
妍紅色事人,攬鏡無余妝。
青山只蒼然,久要自不忘。
枯藤引我去,栗留囀幽篁。
濯足江無波,照眼竹有光。
展旗三伐鼓,騷壇起榛荒。
垂髫伏窗幾,抵掌談皇王。
持之欲何施,海禽眩鏗鏘。
風(fēng)搖薜荔屋,塵集芙蓉堂。
升斗尚何言,正比鉤餌香。
投老遲問道,欲覓閑中忙。
社成蓮亦花,歃血記此草。
注釋參考
春歸
(1).春天來臨。 唐 李白 《宮中行樂詞》之四:“玉樹春歸日,金宮樂事多?!?唐 李山甫 《賀邢州盧員外》詩:“春歸鳳沼恩波暖,曉入鴛行瑞氣寒?!?唐 滕邁 《春色滿皇州》詩:“藹藹復(fù)悠悠,春歸十二樓?!?/p>
(2).春去;春盡。 唐 白居易 《送春》詩:“三月三十日,春歸日復(fù)暮?!?宋 黃庭堅(jiān) 《清平樂》詞之一:“春歸何處?寂寞無行路。” 宋 辛棄疾 《杏花天·無題》詞:“有多少、鶯愁蝶怨;甚夢里、春歸不管?!?/p>
(3).春時(shí)回來。 唐 李白 《南流夜郎寄內(nèi)》詩:“北雁春歸看欲盡,南來不得 豫章 書。” 唐 李嘉祐 《送張惟儉秀才入舉》詩:“春歸定得意,花送到東中?!?/p>
何時(shí)
(1).什么時(shí)候。表示疑問?!冻o·九辯》:“皇天滛溢而秋霖兮,后土何時(shí)而得乾?” 唐 韓愈 《贈(zèng)別元十八協(xié)律》詩之六:“寄書 龍城 守,君驥何時(shí)秣?”《宋史·岳飛傳》:“或問:‘天下何時(shí)太平?’”
(2).什么時(shí)候。表示時(shí)間難以確定。 劉大白 《石下的松實(shí)》詩:“一棵松樹,落下許多松實(shí);不知何時(shí),被壓著一塊大石?!?/p>
一尺
(1).表度量。十寸為一尺?!肚f子·天下》:“一尺之棰,日取其半,萬世不竭。” 漢 劉向 《說苑·辨物》:“度量衡以黍生之為一分,十分為一寸,十寸為一尺。”《水滸傳》第八四回:“原來那 天山勇 ,馬上慣使漆抹弩,一尺來長鐵翎箭,有名喚做一點(diǎn)油?!?/p>
(2).形容極短或極寬,多含夸張之意,非實(shí)指。《韓詩外傳》卷七:“ 子貢 曰:‘兩國搆難,壯士列陣,塵埃漲天。 賜 不持一尺之兵、一斗之糧,解兩國之難。’” 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王僚使公子光傳》:“市吏於是與 子胥 俱入見王, 王僚 恠其狀偉,身長一丈,腰十圍,眉間一尺。” 唐 孟郊 《秋懷》詩之三:“一尺月透戶,仡栗如劍飛?!?/p>
李流謙名句,次韻勾龍?jiān)獞?yīng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