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家翁季亦如此,一經(jīng)接武成師儒
出自宋代戴表元《送葉伯幾赴奉化錄》:
君不見東海獰龍子,學飛使逐風云起。
又不見西域豪馬駒,墮地一日能馳驅(qū)。
葉家翁季亦如此,一經(jīng)接武成師儒。
毛錐如風腹如笥,快書疾讀三千字。
頗聞曾下仲舉榻,不為頻通禰衡刺,臺書翩翩江上來,吾州自古多賢才。
裹琴攜硯速相就,為子歸歸山中來。
注釋參考
家翁
一家之主;家長。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妒遣》:“若使原情都可恕,只將罷軟罪家翁?!?/p>
指婆婆、公公。《敦煌變文集·父母恩重經(jīng)講經(jīng)文》:“若是家翁在上,伯叔性難,晝夜不憚劬勞,旦夕常懷憂懼,衝寒受熱,蓋是尋常?!薄顿Y治通鑒·唐代宗大歷二年》:“上曰:‘鄙諺有之:不癡不聾,不作家翁?!瘍号娱|房之言何足聽也?!?/p>
如此
如此 (rúcǐ) 這樣,那樣;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so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——《資治通鑒》 理當如此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范圍 thus 勞苦而功高如此?!妒酚洝ろ椨鸨炯o》 這樣的 nearly 兩座城市發(fā)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一經(jīng)
一經(jīng) (yījīng) 用在動詞或表示條件的詞組前面,表示只要經(jīng)過某種行為或某個步驟,就可以產(chǎn)生相應(yīng)的結(jié)果,后面常有“就”、“便”等相呼應(yīng) as soon as接武
(1).步履相接。謂小步前進?!抖Y記·曲禮上》:“堂上接武,堂下布武?!?鄭玄 注:“武,跡也。亦相接,謂每移足半躡之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哄丁》:“楹鼓逢逢將曙天,諸生接武 杏壇 前?!?/p>
(2).步履相接。指舞步相接?!冻o·大招》:“二八接武,投詩賦只。” 朱熹 集注:“接,連也。武,跡也?!?/p>
(3).步履相接。形容人多擁擠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崇教》:“是以遐覽淵博者,曠代而時有;面墻之徒,比肩而接武也?!薄段簳だ钪C傳》:“異人相趨于絳闕,鴻生接武于儒館。”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忤時》:“當今朝號得人,國稱多士。 蓬山 之下,良直差肩;蕓閣之中,英奇接武?!薄督鹗贰ご蘖鳌罚骸爱敃r冒進之徒,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,比肩接武?!?/p>
(4).步履相接。形容親近;接近。 唐 權(quán)德輿 《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》詩:“外庭時接武,廣陌更連鑣。” 宋 司馬光 《與呂晦叔簡》:“自 晦叔 入都,及得共事,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,未嘗得伸悃愊,雖日夕接武,猶隔闊千里也?!?/p>
(5).步履相接。前后相接;繼承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物色》:“古來辭人,異代接武,莫不參伍以相變,因革以為功?!薄缎绿茣ど瞎賰x傳》:“御史供奉赤墀下,接武夔龍,簉羽鵷鷺,豈 雍州 判佐比乎?” 馬宗霍 《書林藻鑒》:“ 唐 代書家之盛,不減于 晉 ,因由接武六朝,家傳世習,自易為工。”
成師
大軍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且成師以出,聞敵強而退,非夫也?!薄稘h書·禮樂志》:“海內(nèi)有姦,紛亂東北。詔撫成師,武臣承德?!?唐 白居易 《授吳少陽淮西節(jié)度留后制》:“況閫外重寄, 淮 右成師,建有德以統(tǒng)藩方,擢有才以領(lǐng)留府。”
戴表元名句,送葉伯幾赴奉化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