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(yīng)須河漢語,凈冼芥蒂胸
出自宋代洪邁《書事呈元聲如愚起莘三兄》:
隱吏朱墨暇,飽眠北窗風(fēng)。
時呼方外客,逃暑尊酒中。
寂寞杜拾遺,四壁口不供。
坐取盤餐款,哀哉豈天窮。
何如平生友,磁鐵間不容。
每懷千里駕,今作五斗逢。
吏行散鳧鶩,楸局收鸞龍。
共話十年舊,事往如飛蓬。
浮榮真一戲,何者為窮通。
應(yīng)須河漢語,凈冼芥蒂胸。
仆夫適在門,客醉尊亦空。
更為后日約,乃此芙蓉紅。
注釋參考
應(yīng)須
(1).應(yīng)當;應(yīng)該。 唐 杜甫 《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》:“尤工遠勢古莫比,咫尺應(yīng)須論萬里。” 宋 張孝祥 《念奴嬌》詞:“人物應(yīng)須天上去,一日君恩三接?!薄独蠚堄斡洝返谑兀骸澳慵让靼走@個道理,應(yīng)須知道好即是壞,壞即是好,同那月球的明暗,是一個道理?!?/p>
(2).一應(yīng)所需。《資治通鑒·唐肅宗至德元載》:“以御史中丞 裴冕 兼左庶子, 隴西郡 司馬 劉秩 試守右庶子……應(yīng)須士馬、甲仗、糧賜等,并於當路自供。”
漢語
漢語 (Hànyǔ) 漢族的語言。構(gòu)成漢藏語族的一個分支,其口語形式差別很大,但有共同的以形象符號直接體現(xiàn)詞意而與發(fā)音不相聯(lián)系的書面體系。主要方言分北方話、吳語、湘語、贛語、客家話、閩北話、閩南話和粵語等 Chinese芥蒂
亦作“ 芥蔕 ”。1.蒂芥。細小的梗塞物。 清 翟灝 《通俗編·草木》:“今人每顛倒言之曰‘芥蔕’,乃自 宋 人詩始?!?/p>
(2).引申為梗塞。 梁啟超 《論俄羅斯虛無黨》:“中央政府之兵力,已足使全 歐 旰食,而何區(qū)區(qū)民間斬木揭竿者之足以芥蒂于其胸也?!?/p>
(3).比喻積在心中的怨恨、不滿或不快。 宋 蘇軾 《與王定國書》:“今得來教,既不見棄絶,而能以道自遣,無絲髮芥蒂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鏡聽》:“冷暖相形,頗存芥蒂?!?魯迅 《書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對于發(fā)表信札的事,我于兄也毫無芥蒂。”
(4).介意。 宋 羅大經(jīng) 《鶴林玉露》卷十三:“今子赴官,但當充廣德性,力行好事,前夢不足芥蔕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射策》:“言語之間,何須芥蔕?!?郭沫若 《屈原》第四幕:“我受侮辱是絲毫也不芥蒂的,我是不忍看見我們的祖國,就被那無賴小偷偷了去呀!”
(5).打動,觸動?!吨熳诱Z類》卷十六:“ 曾點 是雖 堯 舜 事業(yè)亦優(yōu)為之,莫只是 堯 舜 事業(yè)亦不足以芥蒂其心否?”
洪邁名句,書事呈元聲如愚起莘三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