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姚合《贈盧沙彌小師》
怕見世間事,削頭披佛衣。年小未受戒,會解如老師。
天與出家腸,一食齋不饑。麻履踏雪路,與馬不肯騎。
嫌我身腥膻,似我見戎夷。彼此見會異,對面成別離。
我?guī)熚男?,立教垂書詩。但全仁義心,自然便慈悲。
兩教大體同,無處辨是非。莫以衣服別,到頭不相知。
注釋參考
受戒
受戒 (shòujiè) 佛教徒通過一定的宗教儀式接受戒律 be initiated into monkhood or nunhood 也虧我救你性命,摩頂受戒,做了我的徒弟?!段饔斡洝?h3>會解(1).猶領(lǐng)悟。 唐 鄭谷 《峽中》詩:“獨(dú)吟誰會解,多病自淹留。” 魯迅 《墳·摩羅詩力說》:“凡人之心,無不有詩,如詩人作詩,詩不為詩人獨(dú)有,凡一讀其詩,心即會解者,即無不自有詩人之詩?!?/p>
(2).集解,集注。 清 劉獻(xiàn)廷 《廣陽雜記》卷三:“會解乃 明 烏程 潘基慶 良耜 氏之所集,以內(nèi)七篇為宗,取諸家之注,總注於每篇之后。”
老師
老師 (lǎoshī) teacher 今為教師的尊稱 古為年老輩尊的傳授學(xué)術(shù)的人;泛稱傳授文化、技藝的人 明清兩代,生員、舉子稱座主和學(xué)官為“老師” 對僧侶的尊稱姚合名句,贈盧沙彌小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