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佚名《十二時/憶少年》:
戈綈革舃最仁賢。
儉德自躬全。
憂勤庶政,三十馀年。
金風(fēng)肅,秋漸老,攝調(diào)。
忱恂遍,群祀號泣訴旻天。
綴衣將出,神凝玉幾,一夜登仙。
弓墮隔蒼煙。
七月有來同軌,引紼動靈輇。
凄愴淚潸然。
行號巷哭,薤露聲傳。
東城去路,驚濤忍見江船。
憔悴山川。
不禁簫鼓咽,山陰處,茂林修竹芊芊。
望陵宮,應(yīng)弗遠,金粟堆前。
人徒慕戀,百神警待,盤翥驅(qū)先。
戴鴻恩,空痛慕,淚珠連。
千秋歲、功德寄華編。
注釋參考
行號巷哭
在大路上、在里巷中號呼痛哭。形容悲痛之極。 晉 劉琨 《勸進表》:“含氣之類,莫不叩心絶氣,行號巷哭?!薄赌鲜贰な挵簜鳌罚骸岸矶┳?,百姓行號巷哭,市里為之諠沸,設(shè)祭奠於郡庭者四百餘人?!?/p>成語解釋行:路;號:大聲哭叫。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。形容人們極度悲哀。行號巷哭出處晉·劉琨《勸進表》:“茍在食土之毛,含氣之類,莫不叩心絕氣,行號巷哭。”使用例句俄而暴卒,百姓行號巷哭,市里為之喧沸,設(shè)祭奠于郡庭者四百余人。
薤露
(1).樂府《相和曲》名,是古代的挽歌。 戰(zhàn)國 楚 宋玉 《對楚王問》:“其為《陽阿》、《薤露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(shù)百人?!?晉 崔豹 《古今注》卷中:“《薤露》、《蒿里》,并喪歌也。出 田橫 門人, 橫 zi{1-1}殺,門人傷之,為之悲歌,言人命如薤上之露,易晞滅也,亦謂人死,魂魄歸乎蒿里……至 孝武 時, 李延年 乃分為二曲,《薤露》送王公貴人,《蒿里》送士大夫庶人,使挽柩者歌之,世呼為挽歌?!?宋 葉適 《張?zhí)崤e挽詞》詩:“長年慣唱漁家曲,難聽茲晨《薤露》聲。” 明 吾丘瑞 《運甓記·翦逆聞喪》:“歌《薤露》把泉臺卜葬。” 柳亞子 《題云間張瑞芝女士傳》詩:“ 九峰 三泖 魂歸未?怕聽人間《薤露》歌?!?/p>
(2).薤葉上的露水。 唐 裴铏 《傳奇·封陟》:“逝波難駐,西日易頽,花木不停,薤露非久?!?明 唐順之 《銅雀臺》詩之二:“翠襦霑薤露,錦瑟入松風(fēng)?!?魯迅 《集外集·斯巴達之魂》:“酸風(fēng)夜鳴,薤露競落,其竊告人生之脆者歟?!?/p>
聲傳
指傳聞之事?!端螘も妆畟鳌罚骸胺干罴尤?,試以諸聲傳,普訪諸可顧問者?!?/p>
佚名名句,十二時/憶少年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