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袁說友《題陳氏凈香亭》:
人生樂事難,清節(jié)視險夷。
遇坎而履坦,詎以得喪虧。
我觀萬物間,獨(dú)此瑯玕宜。
頎然挺冰操,得之風(fēng)雨時。
秋風(fēng)桐飛翻,夏雨民怨咨。
怵近真乃見,嗟物如一岐。
此君豈其然,風(fēng)雨而不移。
娟娟凈明月,細(xì)細(xì)香浮漪。
此理固千載,俗士難與知。
洮湖著危亭,千畝胸中奇。
植此凜凜節(jié),照公堂堂姿。
仕已輕浮云,喜慍不一施。
山高空翠濕,草勁便疾吹。
此風(fēng)此雨至,公乎無磷緇。
我方索米久,官事成癡兒。
望公瀟灑中,糞壤與菌芝。
何當(dāng)亭上游,細(xì)誦簡齋詩。
注釋參考
履坦
行于坦途。喻處境順利。語本《易·履》:“履道坦坦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焚券》:“行藏任命,窮達(dá)由天,愿勿過憂,行當(dāng)履坦?!?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焚券》:“愁來沽酒須防醉,雖履坦,也防危。”
得喪
(1).猶得失。指名利的得到與失去?!肚f子·田子方》:“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!”《韓詩外傳》卷四:“天子不言多少,諸侯不言利害,大夫不言得喪,士不言通財貨,不賈於道。” 宋 梅堯臣 《村墅閑居》詩:“古來得喪何須問,世上榮枯只等閒。” 清 劉大櫆 《難言三》:“人之有窮通得喪,天也?!眳⒁姟?得失 ”。
(2).偏指失。指喪失名利。 宋 蘇舜欽 《答馬永書》:“謂予不以得喪累其所守,不為怨憤不懌之詞。”參見“ 得失 ”。
袁說友名句,題陳氏凈香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