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行殊不惡,莫惜少遲留
出自宋代吳芾《任漕魯漕同謁史發(fā)運(yùn)為廬阜之游恨不得偕行因》:
歲事行將半,今年又有秋。
喜君將漕計(jì),容我?guī)⒂巍?br>湓浦古來勝,廬山天下幽。
此行殊不惡,莫惜少遲留。
注釋參考
行殊
行為特殊。《文選·揚(yáng)雄<解嘲賦>》:“言奇者見疑,行殊者得辟?!?呂延濟(jì) 注:“殊謂與常理殊也?!?/p>
不惡
(1).謂不為惡聲厲色?!兑住みq》:“君子以遠(yuǎn)小人,不惡而嚴(yán)。” 程頤 傳:“遠(yuǎn)小人之道,若以惡聲厲色,適足以致其怨忿,唯在乎矜莊威嚴(yán),使知敬畏。”
(2).不壞;不錯(cuò)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賢媛》:“ 王凝之 謝夫 人既往 王氏 ,大薄 凝之 ;既還 謝 家,意大不説。太傅慰釋之曰:‘ 王郎 , 逸少 之子,人身亦不惡,汝何以恨廼爾?’” 唐 白居易 《雪后早過天津橋偶呈諸客》詩:“紫綬相輝應(yīng)不惡,白鬚同色復(fù)何如?” 魯迅 《野草·死后》:“在手背上觸到草席的條紋,覺得這尸衾倒也不惡。”
遲留
停留;逗留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狀留》:“賢儒遲留,皆有狀故?!?唐 韓愈 《別知賦》:“倚郭郛而掩涕,空盡日以遲留。” 宋 沉遘 《過冀州聞介甫送虜使當(dāng)相遇繼得移文又以詩見寄次韻和答》:“聞報(bào)故人當(dāng)遅留,便臨近舘為邂逅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念秧》:“僕終疑其偽,陰與主人謀,遲留不進(jìn),相失,遂杳?!?/p>
吳芾名句,任漕魯漕同謁史發(fā)運(yùn)為廬阜之游恨不得偕行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3破壞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