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共從師未裹頭,如今雙鬢各驚秋
出自宋代王邁《寄陳起予宗夏二首》:
昔共從師未裹頭,如今雙鬢各驚秋。
我無突兀萬間廈,君自昂藏百尺樓。
風(fēng)雨苦多時事惡,英難示遇老天愁。
相思一夜不成寐,早起題詩寄便郵。
注釋參考
從師
[acknowledge sb. as one's master (or teacher)]∶跟隨師傅學(xué)習(xí) [技藝]
惑而不從師,其為惑也。——韓愈《師說》
從師習(xí)藝
詳細(xì)解釋跟老師學(xué)習(xí)?!稏|觀漢記·郭丹傳》:“ 丹 從師 長安 ?!?唐 柳宗元 《師友箴》:“吾欲從師,可從者誰?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七:“至今兩 川 風(fēng)俗,女人自小從師上學(xué),與男人一般讀書?!?清 沉復(fù) 《浮生六記·閨房記樂》:“ 蕓 既長,嫻女紅,三口仰其十指供給, 克昌 從師,脩脯無缺?!?/p>
裹頭
(1).裹扎頭巾;包頭。《北史·僭偽附庸傳·蕭詧》:“又惡見人髮,白事者,必方便避之,擔(dān)輿者冬月必須裹頭,夏月則加蓮葉帽。” 唐 韓愈 《寄盧仝》詩:“一奴長鬚不裹頭,一婢赤腳老無齒?!薄稏|周列國志》第八六回:“此事直傳至 魏國 軹邑 , 聶 姊 罃 聞之,即痛哭曰:‘必吾弟也!’便以素帛裹頭,竟至 韓國 ,見 政 橫尸市上,撫而哭之,甚哀?!?沉從文 《中國古代服飾研究·西漢畫像磚》:“右中一人著冠子,社會地位或較高。衣著雖僅具輪廓,然人皆約發(fā)而不裹頭,一望而知實(shí) 西漢 制度?!?/p>
(2).猶加冠。古時男子成丁則裹頭巾。 唐 杜甫 《兵車行》:“去時里正與裹頭,歸來頭白還戍邊!” 仇兆鰲 注:“《二儀實(shí)録》:‘古以皂羅三尺裹頭,曰頭巾, 周武帝 裁為襆頭。 鮑氏 曰:時老幼俱戰(zhàn)亡,又括鄉(xiāng)里之少小者,故里正為之裹頭擐甲也。’” 唐 杜荀鶴 《友人贈舍弟依韻戲和》:“不覺裹頭成大漢,昨來竹馬作童兒?!?/p>
(3).指出行者攜帶的錢財?!杜f唐書·韋嗣立傳》:“凡是封戶,不勝侵?jǐn)_,或輸物多索裹頭,或相知要取中物,百姓怨嘆,遠(yuǎn)近共知?!薄顿Y治通鑒·唐中宗景龍三年》引此文, 胡三省 注曰:“裹頭,謂行槖齎裹以自資者,今謂答頭。裹,古臥翻?!薄短綇V記》卷一二六:“ 唐 虔州 參軍 崔進(jìn)思 ,恃郎中 孫尚容 之力,充綱入都,送五千貫,每貫取三百文裹頭,百姓怨嘆,號天哭地?!?/p>
(4).堤防潰決,當(dāng)決口未及堵合以前的救急措施。目的在保護(hù)堤頭,以防決口被水流繼續(xù)沖寬,等待洪水退落以后再進(jìn)行堵口工程。
如今
如今 (rújīn) 在這些日子里;現(xiàn)在,當(dāng)今 nowadays;now 如今人方為刀俎,我為魚肉,何辭為?——《史記·項(xiàng)羽本紀(jì)》 如今咱們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學(xué)生驚秋
(1).秋令驀地來到。 唐 韋應(yīng)物 《府舍月游》詩:“橫河俱半落,泛露忽驚秋?!?唐 無名氏 《落葉賦》:“見一葉之已落,感四序之驚秋。”
(2).喻迅速凋零衰敗。 宋 蔡襄 《方山渡口占》:“江上行人空自愁,壯年雙鬢已驚秋?!?宋 蘇轍 《次韻王適送張耒赴壽安尉》:“緑鬢驚秋半欲黃,官居無處覓林塘?!?/p>
王邁名句,寄陳起予宗夏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