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紀(jì)增年福未涯,三公歸第寵頻加
出自宋代蘇頌《司空贈太傅康國韓公挽辭五首》:
六紀(jì)增年福未涯,三公歸第寵頻加。
達(dá)逢雨木官雖怕,賢值辰年夢已嗟。
中祀牲牢開祖道,太常鐃吹送靈車。
傷心前月登門后,臨別殷勤貺手華。
注釋參考
六紀(jì)
(1).指封建社會中的六種倫常關(guān)系。 漢 班固 《bai{1*1}虎通·三綱六紀(jì)》:“六紀(jì)者,謂諸父、兄弟、族人、諸舅、師長、朋友也?!薄抖Y記·樂記》“為父子君臣以為紀(jì)綱” 唐 孔穎達(dá) 疏引《禮緯含文嘉》:“六紀(jì),謂諸父有善,諸舅有義,族人有敘,昆弟有親,師長有尊,朋友有舊,是六紀(jì)也。” 明 宋濂 《默齋銘》:“維人之生,內(nèi)則五性七情,外則三綱六紀(jì)?!?/p>
(2).傳說自 遂人氏 至 伏羲氏 凡六紀(jì)。 唐 孔穎達(dá) 《<禮記正義>序》:“《六藝論》又云:‘ 遂皇 之后,歷六紀(jì)九十一代至 伏犧 ,始作十二言之教’……案,《廣雅》云:‘一紀(jì),二十七萬六千年。’ 方叔機(jī) 注《六藝論》云:‘六紀(jì)者,九頭紀(jì)、五龍紀(jì)、攝提紀(jì)、合洛紀(jì)、連通紀(jì)、序命紀(jì),凡六紀(jì)也?!?/p>
增年
加壽;年齡增加。《宋書·樂志三》:“長樂甫始宜孫子,常愿主人增年,與天相守。” 宋 蘇轍 《辛丑除日寄子瞻》詩:“人心畏增年,對酒語終夕?!?/p>
三公
(1).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 周 以太師、太傅、太保為三公?!稌ぶ芄佟罚骸傲⑻珟煛⑻?、太保,茲惟三公,論道經(jīng)邦,燮理陰陽?!币徽f以司馬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公。見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序》。
(2).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 西漢 以丞相(大司徒)、太尉(大司馬)、御史大夫(大司空)為三公, 東漢 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公,見《通典·職官一》。
(3).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 唐 宋 沿 東漢 之制,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公,但已非實職。
(4).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 明 清 沿 周 制,以太師、太傅、太保為三公,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榮銜。見《明史·職官志一》、《清史稿·職官志一》。
(5).星名?!妒酚洝ぬ旃贂罚骸爸袑m天極星,其一明者,太一常居也;旁三星三公,或曰子屬?!?張守節(jié) 正義:“三公三星在北斗杓東,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,并為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之象。主變出陰陽,主佐機(jī)務(wù)?!薄稌x書·天文志上》:“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,主宣德化,調(diào)七政,和陰陽之官也。”
歸第
(1).回家?!稘h書·佞臣傳·董賢》:“ 高安侯賢 未更事理,為大司馬,不合眾心,非所以折衝綏遠(yuǎn)也。其收大司馬印綬,罷歸第。”《后漢書·李通傳》:“﹝ 李通 ﹞連年乞骸骨,帝每優(yōu)寵之,令以公位歸第養(yǎng)疾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五:“﹝ 宋神宗 ﹞當(dāng)下傳旨,勑令前日抱進(jìn)宮的那個中大人護(hù)送歸第。”
(2).謂禁閉。 范文瀾 蔡美彪 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(jié):“他的兒子 秦王 楊俊 ,因生活奢侈,多造宮室,被他發(fā)覺,勒令歸第(禁閉)。”
蘇頌名句,司空贈太傅康國韓公挽辭五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