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紹曇《偈頌一百零二首》:
老倒住山,全無伎倆。
揖客低腰,逢僧合掌。
雖然俯順時宜,不礙當機收放。
鯤化鵬飛羽翼齊,摶扶一舉青霄上。
注釋參考
雖然
雖然 (suīrán) ——用在上半句,下半句多用“但是”、“可是”、“卻”等與它呼應,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,但后邊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even if though; although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,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,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?!斞浮豆枢l(xiāng)》 雖然如此,雖是這樣;即使這樣 even so 善哉。雖然,公輸盤為我為云梯,必取宋。——《墨子·公輸》 雖然,受地于先王,愿終守之,弗敢易!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·魏策》俯順
順從。用於上對下。 晉 陸云 《喜霽賦》:“俯順習坎,仰熾重離?!?唐 韓愈 《賀冊尊號表》:“陛下仰稽乾符,俯順人志。”《清史稿·世宗紀》:“地方編立保甲,必須俯順輿情,徐為勸導。”
時宜
時宜 (shíyí) 當時的需要或潮流 appropriate to the occasion 不合時宜不礙
不礙 (bùài) 無妨礙;沒關系 without prejudice 行,行,不礙!我是又冷又餓,一陣兒發(fā)暈,不要緊!——老舍《駱駝祥子》釋紹曇名句,偈頌一百零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