慷慨懷黃虞,化理何由臻
出自唐代蕭穎士《過河濱,和文學(xué)張志尹》:
隆古日以遠(yuǎn),舉世喪其淳。
慷慨懷黃虞,化理何由臻。
步出城西門,裴回見河濱。
當(dāng)其側(cè)陋時(shí),河水清且潾。
滄桑一以變,莽然翳荊榛。
至化無苦窳,宇宙將陶甄。
太息感悲泉,人往跡未湮。
瑟瑟寒原暮,冷風(fēng)吹衣巾。
顧我譾劣質(zhì),希圣杳無因。
且盡登臨意,斗酒歡相親。
注釋參考
慷慨
慷慨 (kāngkǎi) 充滿正氣,情緒激昂 vehement;fervent 慷慨就義 大方;不吝嗇 generous;liberal 慷慨解囊懷黃
懷里揣著金印。指位居高官。 唐 權(quán)德輿 《送黔中裴中丞閣老赴任回字》詩:“懷黃宜命服,舉白歡離杯?!眳⒁姟?佩紫懷黃 ”。
化理
(1).教化治理。 唐 柳宗元 《河間劉氏志文》:“克生良子,用揚(yáng)懿美,有其文武,弘我化理?!?宋 歐陽修 《賈誼不至公卿論》:“ 文帝 卒能拱默化理,推行恭儉,緩除刑罰,善養(yǎng)臣下者, 誼 之所言略施行矣。” 明 張居正 《贈(zèng)袁太守入覲奏績序》:“嗟乎!荒陬陋區(qū),幸得藉公化理,民不敢為蠹,士不敢為蝎?!薄肚迨犯濉な雷婕o(jì)二》:“化理未奏,則罪在朕躬?!?/p>
(2).佛家指事物變化之理?!独銍?yán)經(jīng)》卷十:“化理不住,運(yùn)運(yùn)密移,甲長髮生,氣銷容皺。日夜相代,曾無覺悟。”
何由
亦作“ 何繇 ”。1.從何處,從什么途徑。《楚辭·天問》:“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 漢 王褒 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僕雖嚚頑,愿從足下。雖然,何由而自達(dá)哉!” 唐 王昌齡 《送韋十二兵曹》詩:“出處兩不合,忠貞何由伸?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六:“ 晉 張華 有鸚鵡,每出還,輒説僮僕好惡。一日,寂無言; 華 問其故,曰:‘被禁在甕中,何繇得知?’” 魯迅 《野草·墓碣文》:“痛定之后,徐徐食之。然其心已陳舊,本味又何由知?”
(2).怎能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》詩:“美人游不還,佳期何由敦?”《宋書·沉慶之傳》:“治國譬如治家,耕當(dāng)問奴,織當(dāng)訪婢。陛下今欲伐國,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,事何由成?” 明 劉基 《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》詩之三:“路遠(yuǎn)無羽翼,何由得飛還?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獄中訟冤》:“稍加責(zé)罰,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(bào),説你怎地凌虐。妹夫必然著意防范,何繇除得?”
(3).因何。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有云 太倉 王宮詹 ,藏 宋 搨《十三行》,一字無損。然與《玉版》對觀,無少差,信為《玉版》未損時(shí)之拓也。何由落水,以致剝漶?或造物忌之邪?”
蕭穎士名句,過河濱,和文學(xué)張志尹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