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語既不通,豈止腸九回
出自宋代梅堯臣《依韻和原甫昭君辭》:
武帝常勒兵,北登單于臺(tái)。
始欲以威服,竟亦慚懷來。
徒令出塞師,萬里求龍媒。
未弭后世患,玉顏困黃埃。
丹青不足恨,謀慮少徘徊。
月如漢宮見,心向胡地摧。
在昔李少卿,聽笳動(dòng)悲哀。
壯土尚如此,蛾眉安得開。
情語既不通,豈止腸九回。
初冬誠(chéng)難保,死不如草萊。
注釋參考
情語
(1).表達(dá)情愛的文章或言語。 唐 沉下賢 《為人撰乞巧文》:“其夫以為 沉下賢 工文,又能創(chuàng)窈窕之思,善感物態(tài),因請(qǐng)撰為情語,以導(dǎo)所欲?!?元 燕公楠 《摸魚兒·答程雪樓見壽》詞:“《梅花賦》,飛墮高寒玉宇。鐵腸還解情語!”
(2).指描寫感情的語言。 王國(guó)維 《人間詞話刪稿》十:“昔人論詩詞,有景語、情語之別。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?!?/p>
(3).感情與言語。 宋 梅堯臣 《依韻和原甫昭君辭》:“情語既不通,豈止腸九迴。”
不通
(1).阻塞;不通達(dá)。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:“東道之不通,則是 康公 絶我好也。”《楚辭·九辯》:“閔奇思之不通兮,將去君而高翔?!?/p>
(2).不相往來?!度龂?guó)志·魏志·陳思王植傳》:“近且婚媾不通,兄弟乖絶?!?/p>
(3).不共同使用?!抖Y記·內(nèi)則》:“外內(nèi)不共井,不共湢浴,不通寢席,不通乞假,男女不通衣裳?!?/p>
(4).不明白;不了解?!稘h書·哀帝紀(jì)》:“皇天降非材之佑, 漢 國(guó)再獲受命之符,朕之不德,曷敢不通!” 三國(guó) 魏 阮籍 《為鄭沖勸晉王箋》:“ 沖 等不通大體,敢以陳聞?!?王愿堅(jiān) 《普通勞動(dòng)者》:“說著,他動(dòng)了真氣,象不屑于和這個(gè)不通情理的人說話似的,一翻身躺下去?!?/p>
(5).謂學(xué)識(shí)淺陋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別通》:“夫通人猶富人,不通者猶貧人也。俱以七尺為形,通人胸中懷百家之言,不通者空腹無一牒之誦?!?/p>
(6).謂文理悖謬不順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音辭》:“是為一論物體,一就人情,殊不通矣?!?清 錢泳 《履園叢話·科第·鼎甲》:“邑宰見其文,以為不通,貼文於照墻,不取。”
豈止
豈止 (qǐzhǐ) 何止;不僅 more than; not merely 豈止曝光,弄不好要追究刑事責(zé)任九回
亦作“ 九迴 ”。 1.多次翻轉(zhuǎn)或縈繞。多形容愁思起伏,郁結(jié)不解。 漢 司馬遷 《報(bào)任少卿書》:“是以腸一日而九迴,居則忽忽若有所亡,出則不知其所往?!?南朝 梁 沉約 《齊故安陸昭王碑文》:“如仁夕惕之志,中夜九廻?!?宋 歐陽修 《黃溪夜泊》詩:“ 楚 人自古登臨恨,暫到愁腸已九回。”
(2).迂回曲折。《樂府詩集·橫吹曲辭五·隴頭流水歌辭》:“西上隴阪,羊腸九回?!?明 何景明 《自武陵至沅陵雜詩》之五:“脩阪接飛翼,百步仍九廻?!?/p>
(3).用以形容波浪翻騰起伏。 唐 楊巨源 《同薛侍御登黎陽縣樓眺黃河》詩:“九回紆白浪,一半在青天?!?/p>
梅堯臣名句,依韻和原甫昭君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