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人眇忽在何許,更隨藜杖緣青冥
出自宋代郭印《馮當可游龍鶴山有詩贈安道人用韻二首》:
一到仙山眼自明,前身彷佛記曾經(jīng)。
真人眇忽在何許,更隨藜杖緣青冥。
注釋參考
真人
真人 (zhēnrén) 親身和活著的人 in the flesh; actual person 在銀幕上…但決非真人 道教稱有養(yǎng)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,多用做稱號 immortal眇忽
(1).隱約不明貌;微茫貌。 唐 獨孤及 《祭相里造文》:“話言存乎耳目,惟音形眇忽,無前期可望?!?唐 柳宗元 《潭州楊中丞作東池戴氏堂記》:“堂成而勝益奇,望之若連艫縻艦,與波上下。就之顛倒萬物,遼廓眇忽?!?宋 俞文豹 《吹劍四錄》:“事事物物,大而昭著,微而眇忽?!?/p>
(2).頃刻;瞬息。指極短時間?!吨熳诱Z類》卷五九:“見此良心,其存亡只在眇忽之間,才操便在這里,才舍便失去。”亦謂倉猝。 清 王韜 《跋日本<岡鹿門文集>后》:“一旦遇利害作於眇忽,蹶起而忿爭,蹀血千里,蒼生涂炭,竟不免於弱肉強食矣?!?/p>
(3).幽微。 明 方孝孺 《鄭生祐哀辭》:“既聰達兮,又慧哲;超幾先兮,燭眇忽?!?/p>
何許
何許 (héxǔ) 什么;哪里 what;what kind of 陳留老父者,不知何許人也?!逗鬂h書·陳留老父傳》 不知何許人?!鳌?魏禧《大鐵椎傳》 賈二是何許人,竟敢搞到我的頭上來了藜杖
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。質(zhì)輕而堅實。《晉書·山濤傳》:“ 魏帝 嘗賜 景帝 春服,帝以賜 濤 ,又以母老,并賜藜杖一枚。” 明 徐復祚 《投梭記·敘飲》:“藜杖西山且挾書,蹉跎光景徂。” 陳毅 《夏夜由王家坪歸楊家?guī)X》詩:“ 延水 波濤翻駭浪,一燈藜杖送人歸?!?/p>
青冥
青冥 (qīngmíng) 天空 sky 青冥浩蕩不見底。——唐· 李白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郭印名句,馮當可游龍鶴山有詩贈安道人用韻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