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出地為奮,何取於石哉
出自宋代魏了翁《十二月二十日領(lǐng)客登介亭分韻得梅字》:
晨鑣載賓從,披霧陟崔嵬。
宇宙斂盈握,江湖大容杯。
孱顏石丈人,玉立山之隈。
山前大第宅,馬頭漲黃埃。
獨此抱昭質(zhì),蕭然侶寒梅。
有客以問余,豫為地為雷。
雷出地為奮,何取於石哉。
人以動為境,沄沄不知回。
而能介然存,神氣斯有開。
相對得深省,欲歸重徘徊。
注釋參考
出地
指被侵奪的土地。《戰(zhàn)國策·魏策三》:“初時 惠王 伐 趙 ,戰(zhàn)勝乎 三梁 ,十萬之軍拔 邯鄲 , 趙氏 不割,而 邯鄲 復(fù)歸。 齊 人攻 燕 ,殺 子之 ,破故國, 燕 不割,而 燕國 復(fù)歸。 燕 趙 之所以國全兵勁,而地不并乎諸侯者,以其能忍難而重出地也?!?/p>
亦作“ 出的 ”。忽地,突然地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二:“ 法聰 出地過,誰人比得他驍果?” 元 尚仲賢 《單鞭奪槊》第三折:“我則見忽地戰(zhàn)馬交,出的棗槊起,颼的鋼鞭重?!?/p>
何取
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足稱許。 宋 秦觀 《王儉論》:“至于該洽經(jīng)史,明習(xí)故事,工詞令,妙威儀,動為名流之所稱,所謂一時之美,一日之長,夸污世而矯流俗者也,君子何取焉?”
魏了翁名句,十二月二十日領(lǐng)客登介亭分韻得梅字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