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清代袁枚《黃生借書說》:
黃生允修借書。
隨園主人授以書,而告之曰: 書非借不能讀也。
子不聞藏書者乎?七略、四庫,天子之書,然天子讀書者有幾?汗牛塞屋,富貴家之書,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?其他祖父積,子孫棄者無論焉。
非讀書為然,天下物皆然。
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,必慮人逼取,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,曰:“今日存,明日去,吾不得而見之矣。
”若業(yè)為吾所有,必高束焉,庋藏焉,曰“姑俟異日觀”云爾。
余幼好書,家貧難致。
有張氏藏書甚富。
往借,不與,歸而形諸夢。
其切如是。
故有所覽輒省記。
通籍后,俸去書來,落落大滿,素蟫灰絲時蒙卷軸。
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,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! 今黃生貧類予,其借書亦類予;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。
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,生固幸而遇予乎?知幸與不幸,則其讀書也必專,而其歸書也必速。
為一說,使與書俱。
注釋參考
有所
有所,無所類同。 有:存在。 無:沒有,不存在。 所:此為代詞。
例句:戰(zhàn)國·楚·屈原《卜居》:“夫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,物有所不足。智有所不明,數(shù)有所不逮,神有所不通?!?nbsp;
《列子》:子貢倦于學,告仲尼曰:"愿有所息。"仲尼曰:"生無所息!"
省記
記憶;回憶。 唐 韓愈 《與崔群書》:“又不知無乃都不省記,任其死生壽夭邪!” 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詩歌四》:“愚昔喜而誦之甚習,亂離憂患,省記不全矣?!?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八:“士大夫宦成之后,讀破萬卷,往往幼時所習之‘四書’、‘五經(jīng)’,都不省記?!?魯迅 《書信集·致黎烈文》:“但文中似亦雕去不少,以至短如胡羊尾巴,未嘗留稿,自亦不復省記是何謬論,倘原稿尚在,希檢還以便補入?!?/p>
袁枚名句,黃生借書說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