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何鎬《七臺山》:
一上青云梯,杖藜披素襟。
追隨同聲客,不作殊方音。
過雨飛重泉,積煙昏茂林。
疊嶂杳峭崿,竦峰起嶇嵚。
仰闞天門開,俯窺地戶深。
丹壑收暝色,絳霞結(jié)幕輕。
天空抗空館,嵐散凌孤岑。
滄海飛赤舄,疏林散黃金。
彷佛天仙來,逍遙上帝臨。
雷電屢興滅,日月相深沈。
遐討挹元?dú)猓に亚宓佬摹?br>
注釋參考
追隨
追隨 (zhuīsuí) follow 仿效前人的事跡 跟隨 經(jīng)常追隨著他的記者們同聲
同聲 (tóngshēng) 發(fā)出聲音的時(shí)間相同 simultaneous 聲音相同。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same sound 同聲相應(yīng) 眾口一辭;隨聲附合 (speak)at the same time 臺下同聲叫起好來 言語腔調(diào)相同 same tone 亦須擇言而發(fā);不與凈、丑同聲?!濉?李漁《閑情偶寄》不作
(1).不興起;不興盛?!抖Y記·樂記》:“暴民不作,諸侯賓服。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不作,謂不動作也。”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圣王不作,諸侯放恣?!?趙岐 注:“不作,圣王之道不興。”《韓詩外傳》卷三:“無令財(cái)貨上流,則逆不作?!薄段倪x·班固<兩都賦序>》:“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,王澤竭而詩不作。” 李善 注:“作,興也?!?/p>
(2).不耕作;不寫作?!妒酚洝ぺw世家》:“耕事方急,一日不作,百日不食?!?清 顧炎武 《金陵雜詩》之一:“詩人長不作,千載尚風(fēng)流?!?/p>
方言。不能,情理上不容許?!独蠚堄斡洝返谄呋兀骸昂蜕屑矣植蛔鲙П?,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(hù)身命的?!?/p>
方音
(1).方言的語音,指同一語言在不同地區(qū)因演變而形成的語音差別,在標(biāo)準(zhǔn)音確立后,以不同于標(biāo)準(zhǔn)音的為方音。 明 郎瑛 《七修類稿·辯證八·杭音》:“﹝ 杭 音﹞至今與 汴 音頗相似,如呼玉為玉(音御),呼一撒為一(音倚)撒……審方音者不可不知?!?清 俞樾 《春在堂隨筆》卷九:“‘紅’字與八庚韻字,迥不相似,豈其人讀‘紅’字似‘衡’字歟……然則方音誤韻,古固有之,不足為斯人病矣。”如: 廣州 人讀“凱”如“?!?, 福州 人讀“知”如“低”,均為不同的方音。
(2).指方言。 明 范汭 《南唐宮詞》:“女冠鳥爪解方音,識得 蓬 瀛 路淺深?!?清 顧炎武 《日知錄·方音》:“《荀子》每言案,《楚辭》每言羌,皆方音?!?清 顧炎武 《日知錄·方音》:“《金史·國語解序》曰:‘今文《尚書》,辭多奇澀,蓋亦當(dāng)世之方音也?!苯癖尽督鹗贰Z解序》作“方言”。 劉師培 《文說》:“古人作文,多用方音,《公羊》侈用 齊 言,《離騷》亦徵 楚 語?!?/p>
何鎬名句,七臺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