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胡仲弓《端硯》:
中書為尚友,鐵面迫人寒。
易得烏龍角,難逢紫馬肝。
石英能比玉,歙好不如端。
曾記文闈內(nèi),蒙君青眼看。
注釋參考
中書
(1).皇宮中的藏書。亦特指宮中記事的書。《漢書·儒林傳·孔安國》:“ 成帝 時(shí)求其古文者, 霸 以能為《百兩》徵,以中書校之,非是?!?顏師古 注:“中書,天子所藏之書也?!薄逗鬂h書·伏湛傳》:“ 永和 元年,詔 無忌 與議郎 黃景 校定中書《五經(jīng)》、諸子百家、藝術(shù)。” 李賢 注:“中書,內(nèi)中之書也?!薄度龂尽侵尽O亮傳》“日於苑中習(xí)焉” 裴松之 注引《吳歷》:“ 亮 數(shù)出中書視 孫權(quán) 舊事?!?/p>
(2).官名。中書令的省稱。 漢 設(shè)中書令,掌傳宣詔令,以宦者為之,后多任用名望之士?!稘h書·蕭望之傳》:“ 望之 以為中書政本,宜以賢明之選。” 晉 庾亮 《讓中書令表》:“國恩不已,復(fù)以臣領(lǐng)中書?!?隋 唐 以中書令、侍中、尚書令共議國政,俱為宰相,后因以中書稱宰相。《宋史·葉清臣傳》:“陛下欲息奔競,此繫中書。若宰相裁抑奔競之流,則風(fēng)俗惇厚,人知止足?!?清 洪昇 《長生殿·賄權(quán)》:“中書獨(dú)坐攬朝權(quán),看炙手威風(fēng)赫烜?!?/p>
(3).官名。中書舍人的省稱。 隋 、 唐 時(shí)為中書省的屬官。 明 清 廢中書省,于內(nèi)閣設(shè)中書舍人,掌撰擬、繕寫之事?!度辶滞馐贰返谒木呕兀骸爸袝陌啻危M(jìn)士是一途,監(jiān)生是一途?!薄豆賵霈F(xiàn)形記》第五三回:“他就湊了千把銀子,捐了個(gè)內(nèi)閣中書?!?/p>
(4).官署名。 唐 代的中書省、 宋 代的政事堂,亦直稱為“中書”。 唐 白居易 《和裴相公傍水閑行絕句》:“行尋春水坐看山,早出中書晚未還?!?宋 葉夢(mèng)得 《石林詩話》卷中:“ 文潞公 在樞府,嘗一日過中書,與 荊公 行至題下?!?/p>
(5).毛筆的別稱,“中書君”的省稱?!都魺翕旁挕の淦届`怪錄》:“早拜中書事 祖龍 , 江淹 親向夢(mèng)中逢?!眳⒁姟?中書君 ”。
尚友
(1).上與古人為友?!睹献印とf章下》:“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,又尚論古之人;頌其詩,讀其書,不知其人,可乎?是以論其世也,是尚友也?!?宋 朱熹 《陶公醉石歸去來館》詩:“予生千載后,尚友千載前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滿洲二理學(xué)之士》:“近日士大夫皆不尚友 宋 儒,雖 江 浙 文士之藪,其仕朝者無一人以理學(xué)著?!?/p>
(2).指與高于己者交游。 明 李贄 《覆耿中丞書》:“僕尚友四方,愿欲生死於友朋之手而不可得?!?/p>
鐵面
(1).古代作戰(zhàn)時(shí)用以自衛(wèi)的鐵制面具?!稌x書·朱伺傳》:“ 夏口 之戰(zhàn), 伺 用鐵面自衛(wèi),以弩的射賊大帥數(shù)人。”《南史·賊臣傳·侯景》:“見賊軍皆著鐵面,遂棄軍走?!薄侗饼R書·神武帝紀(jì)下》:“ 西魏 晉州 刺史 韋孝寬 守 玉璧 ,城中出鐵面, 神武 使 元盜 射之,每中其目。”
(2).黑臉。 宋 蘇軾 《真興寺閣》詩:“當(dāng)年 王中令 ,斫木南山赬。寫真留閣下,鐵面眼有稜?!?/p>
(3).喻指剛直無私的人。 元 無名氏 《陳州糶米》第一折:“則除是 包龍圖 ,那個(gè)鐵面沒人情?!?/p>
(4).比喻剛直、不徇私情。 清 方文 《送馬倩若令陽江》詩:“君家柱后惠文冠,鐵面霜威草木寒。”原注:“ 倩若 祖 蓼初 公曾為御史,劾權(quán)相?!薄逗诩┗辍返谒幕兀骸安涣线@ 林大人 竟是鐵面無情,一些賄賂也不能搞?!?郭沫若 《海濤集·我是中國人》:“這本是很看得起我,這樣的條件在當(dāng)時(shí)也可算是相當(dāng)公平,但我由于自己的潔癖,鐵面拒絕了?!眳⒁姟?鐵面御史 ”。
迫人
(1).指見識(shí)淺陋的人。 隋 王通 《中說·周公》:“ 杜淹 問:‘ 崔浩 何人也?’子曰:‘迫人也。執(zhí)小道,亂大經(jīng)?!?/p>
(2).逼迫人。 清 丘逢甲 《秋暑得雨》詩:“殘暑酷未已,迫人無少休?!?陳殘?jiān)?《山谷風(fēng)煙》第三三章:“‘我不是沒有缺點(diǎn)呀’, 周燕 的語氣有點(diǎn)迫人,聲音像唱歌一般響亮。”
胡仲弓名句,端硯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6彩星壁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