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重顯《頌一百則》:
老新開,端的別,解道銀碗里盛雪。
九十六箇應(yīng)自知,不知卻問天邊月。
提婆宗,提婆宗,赤幡之下起清風(fēng)。
注釋參考
九十
(1).泛指多數(shù)?!对姟め亠L(fēng)·東山》:“親結(jié)其縭,九十其儀?!?鄭玄 箋:“女嫁,父母既戒之,庶母又申之,九十喻丁寧之多?!薄对姟ば⊙拧o羊》:“九十其犉?!?鄭玄 箋:“今乃犉者九十頭,言其多矣。”
(2).指九十歲?!抖Y記·曲禮上》:“八十九十曰耄?!?晉 陶潛 《飲酒》詩之二:“九十行帶索,飢寒況當(dāng)年?!?唐 皮日休 《魯望以花翁之什見招因次韻酬之》:“九十?dāng)y鋤傴僂翁,小園幽事盡能通。”
(3).謂一季。一季九十日。 唐 陳陶 《春歸去》詩:“九十春光在何處,古人今人留不住。” 陳世宜 《得天梅書卻寄》詩:“九十春光一夢醒,江南無數(shù)亂峯青?!?/p>
自知
自知 (zìzhī) 認(rèn)識自己;自己明了 know oneself不知
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,和知道的意思相反。問天
謂心有委屈而訴問于天。 漢 王逸 《<楚辭·天問>序》:“《天問》者, 屈原 之所作也。何不言問天?天尊不可問,故曰天問也。” 唐 王維 《偶然作》詩之一:“未嘗肯問天,何事須擊壤?!?/p>
釋重顯名句,頌一百則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