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普巖《寧太白幸首座》:
糞火堆頭潦倒身,且無花鳥鬧芳春。
口邊白醭心如鐵,甘作叢林不義人。
注釋參考
白醭
亦作“ 白醱 ”。白霉。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(shù)·作酢法》:“下釀以杷攪之,綿幕甕口,三日便發(fā),發(fā)時(shí)數(shù)攪,不攪則生白醭?!?宋 楊萬里 《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》之八:“自暴羣書舊間新,浄揩白醭拂黃塵?!?章炳麟 《五無論》:“微菌溼生,則有青衣、白醱之屬。欲去之者,惟得起潔浄心,不得起損害心?!?/p>
叢林
叢林 (cónglín) 樹林 jungle 叢林戰(zhàn) 和尚聚居修行的處所,后泛指大寺院 Buddhist monastery 魯智深回到叢林選佛場(chǎng)中禪床上,撲倒頭便睡?!端疂G傳》不義
不義 (bùyì) 不合乎道義;不正當(dāng) mean 這慈祥的面孔正是掩飾罪惡和不義的虛偽的面孔啊!——巴金《電椅》釋普巖名句,寧太白幸首座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