馭風過閬苑,控鶴下瀛洲
出自唐代慧凈《與英才言聚賦得升天行》:
馭風過閬苑,控鶴下瀛洲。
欲采三芝秀,先從千仞游。
駕鳳吟虛管,乘槎泛淺流。
頹齡一已駐,方驗大椿秋。
注釋參考
馭風
(1).猶乘風?!段倪x·謝莊<宋孝武宣貴妃誄>》:“響乘氣兮蘭馭風,德有遠兮聲無窮。” 李周翰 注:“言貴妃德響若蘭氣馭風遠去而芳香無窮也。”
(2).謂仙道御風而行。 唐 劉禹錫 《尋汪道士不遇》詩:“仙子東南秀,泠然善馭風?!?唐 盧鴻一 《倒景臺》詩序:“可以邀馭風之客,會絶塵之子,超逸真,盪遐襟?!?/p>
(3).形容飄然自得。 清 戴名世 《梅文常稿序》:“吾讀公諸子之文,凌云馭風,飄飄乎莫不瀟灑而自得也。”參見“ 御風 ”。
閬苑
閬苑 (làngyuàn) 閬鳳山之苑,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,舊時詩文中常用來指宮苑 fairy land;Elysium 一個是閬苑仙葩,一個是美玉無瑕?!都t樓夢》控鶴
(1).相傳 周靈王 太子 王子喬 喜吹笙,學鳳鳴,道士 浮丘公 接他上 嵩山 。三十年后,有人找到他,他說:叫我家里人在七月七日那天在 緱氏山 等我。到時候, 王子喬 騎著白鶴在山頂上向大家招手。見 漢 劉向 《列仙傳·王子喬》。后因以“控鶴”指得道成仙。 晉 孫綽 《游天臺賦》:“ 王喬 控鶴以沖天,應真飛錫以躡虛。” 南朝 齊 孔稚珪 《褚先生伯玉碑》:“是以 子晉 笙歌,馭鳳於天海; 王喬 云舉,控鶴於玄都?!币嘧鳌?控鵠 ”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洛水》:“﹝ 休水 ﹞發(fā)側(cè) 緱氏原 ,《開山圖》謂之 緱氏山 也,亦云仙者升焉。言 王子晉 控鵠斯阜, 靈王 望而不得近,舉手謝而去?!?/p>
(2).宿衛(wèi)近侍之官。 唐武后 嘗置控鶴府,后改稱奉宸府,尋廢。 昭宗 時復置控鶴排馬官。其后歷代禁軍亦有以控鶴為名者, 五代 有控鶴軍; 宋 有控鶴監(jiān),亦設(shè)有控鶴軍。參閱《新唐書·則tian{1-1}皇后紀》、《新唐書·兵志》、《新五代史·唐明宗紀》、 宋 王讜 《唐語林·補遺四》、《元史·世祖紀》。
瀛洲
亦作“ 瀛州 ”。1.傳說中的仙山?!读凶印珕枴罚骸?渤海 之東,不知幾億萬里……其中有五山焉,一曰 岱輿 ,二曰 員嶠 ,三曰 方壺 ,四曰 瀛洲 ,五曰 蓬萊 ……所居之人,皆仙圣之種。”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 齊 人 徐市 等上書,言海中有三神山,名 蓬萊 、 方丈 、 瀛洲 ,僊人居之?!?唐 李白 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:“海客談 瀛洲 ,煙濤微茫信難求。” 明 無名氏 《鳴鳳記·鄒林游學》:“ 瀛洲 同泛濟川船,伊吾共仗屠龍劍?!?/p>
(2).借指 日本 。 章炳麟 《獄中贈鄒容》詩:“ 鄒容 吾小弟,被髮下 瀛洲 ?!?魯迅 《集外集·<題三義塔>詩》:“偶值大心離火宅,終遺高塔念 瀛洲 ?!?/p>
(3). 唐太宗 為網(wǎng)羅人才,設(shè)置文學館,任命 杜如晦 、 房玄齡 等十八名文官為學士,輪流宿于館中,暇日,訪以政事,討論典籍。又命 閻立本 畫像, 褚亮 作贊,題名字爵里,號“十八學士”。時人慕之,謂“登瀛洲”。事見《新唐書·褚亮傳》。后來的詩文中常用“登瀛洲”、“瀛洲”比喻士人獲得殊榮,如入仙境。 宋 王禹偁 《病起歸思》詩之二:“四十為郎非不偶,況曾提筆直 瀛州 。” 明 沉鯨 《雙珠記·廷對及第》:“朝登 瀛洲 ,暮賜蓮炬?!?清 陳夢雷 《楊椒山先生祠》詩:“釁開馬市英魂恨,廟煥 瀛洲 俎豆香?!眳⒁姟?登瀛洲 ”。
慧凈名句,與英才言聚賦得升天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