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寒風(fēng)冷佛骨,六時(shí)天樂朝香爐
出自唐代杜甫《岳麓山道林二寺行》:
玉泉之南麓山殊,道林林壑爭盤紆。
寺門高開洞庭野,殿腳插入赤沙湖。
五月寒風(fēng)冷佛骨,六時(shí)天樂朝香爐。
地靈步步雪山草,僧寶人人滄海珠。
塔劫宮墻壯麗敵,香廚松道清涼俱。
蓮花交響共命鳥,金榜雙回三足烏。
方丈涉海費(fèi)時(shí)節(jié),懸圃尋河知有無。
暮年且喜經(jīng)行近,春日兼蒙暄暖扶。
飄然斑白身奚適,傍此煙霞茅可誅。
桃源人家易制度,橘洲田土仍膏腴。
潭府邑中甚淳古,太守庭內(nèi)不喧呼。
昔遭衰世皆晦跡,今幸樂國養(yǎng)微軀。
依止老宿亦未晚,富貴功名焉足圖。
久為野客尋幽慣,細(xì)學(xué)何颙免興孤。
一重一掩吾肺腑,山鳥山花吾友于。
宋公放逐曾題壁,物色分留與老夫。
注釋參考
寒風(fēng)
寒風(fēng) (hánfēng) 寒冷的北風(fēng) cold wind 寒風(fēng)刺骨佛骨
即佛舍利。 唐 韓愈 《論佛骨表》:“今聞陛下令羣僧迎佛骨於 鳳翔 ,御樓以觀,舁入大內(nèi),又令諸寺遞迎供養(yǎng)?!薄杜f唐書·懿宗紀(jì)》:“四月八日,佛骨至京,自 開遠(yuǎn)門 達(dá) 安福門 ,綵棚夾道,念佛之音震地?!?/p>
六時(shí)
(1).攻伐他國的六種時(shí)機(jī)。《逸周書·武紀(jì)》:“伐國有六時(shí)、五動(dòng)、四順。間其疏,薄其疑,推其危,扶其弱,乘其衰,暴其約,此謂六時(shí)?!?/p>
(2).佛教分一晝夜為六時(shí):晨朝、日中、日沒、chu{1~1}夜、中夜、后夜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》:“乃起九層磚墖,形相巍然,六時(shí)虔拜?!?吳兆宜 注:“《龍樹十住論》:菩薩晝夜各有三時(shí),於此六時(shí)禮拜十方諸佛。”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印度總述》:“六時(shí)合成一日一夜,晝?nèi)谷!?唐 李商隱 《題白石蓮華寄楚公》詩:“白石蓮花誰所共?六時(shí)長捧佛前燈?!?清 錢謙益 《仙壇倡和詩》之三:“已悔六時(shí)違凈業(yè),誰傳四始立詩宗?!?/p>
(3).古分一晝夜為十二時(shí),晝夜分言,則謂“六時(shí)”。常以指白日。《南齊書·武帝紀(jì)》:“喪禮每存省約,不須煩民。百官停六時(shí)入臨,朔望祖日可依舊?!?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記·五娘到京知夫行蹤》:“七寶樓晶光耀日,六時(shí)里頻響洪鐘?!?清 周亮工 《須江延醫(yī)》詩:“過嶺人傳多瘴癘,六時(shí)茗粥自兢兢?!?/p>
天樂
順適天道之樂?!肚f子·天道》:“與人和者,謂之人樂;與天和者,謂之天樂。” 成玄英 疏:“俯同塵俗,且適人世之懽;仰合自然,方欣天道之樂也?!?/p>
(1).猶仙樂。常借指美妙的音樂。 唐 沉佺期 《峽山寺賦》:“仙人共天樂俱行,花雨與香云相逐?!?/p>
(2).指自然界和諧的音響,天籟。 梁啟超 《澳亞歸舟雜興》詩:“盪胸海風(fēng)和露吸,洗心天樂帶濤聽。”
(3).喻宮庭的音樂。 唐 李白 《宮中行樂詞》之六:“春風(fēng)開紫殿,天樂下珠樓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射策》:“萬國衣冠,盡染御爐細(xì)縷;六宮笙鼓,俱傳天樂新聲。”
香爐
香爐 (xiānglú) 燒香用的器具,尤指用于宗教儀式中吊在鏈子上擺動(dòng)的有蓋香爐 incense burner杜甫名句,岳麓山道林二寺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