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周權《接竹引泉》:
蒼潤隱石脈,幽源迸山椒。
連筒入云竇,勢接河漢遙。
引茲一線秋,高下穿林梢。
聯(lián)絡裊相拄,旋折不辭勞。
挽之歸我廬,晴雨注屋茅。
乍窒或細細,久續(xù)俄嘈嘈。
空階落琴筑,虛甕鳴鈞韶。
盥浥足自潔,心跡良已超。
固無鼎釜珍,頗煮溪澗毛。
未能學許由,厭喧解風瓢。
注釋參考
自潔
亦作“ 自絜 ”。保持自身的純潔?!逗鬂h書·張酺傳》:“朝廷望公思惟得失,與國同心,而託病自絜,求去重任,誰當與吾同憂責者?” 唐 韓愈 《送李愿歸盤谷序》:“窮居而野處,升高而望遠,坐茂樹以終日,濯清泉以自潔?!?元 倪瓚 《早春對雨寄懷張外史》詩:“神安形不彫,跡高行自潔?!?明 何景明 《內篇》之二:“自潔以求直,則人弗得訾。”
心跡
[the true state of one's mind;true motives or feelings] 思想與行為;猶心事;心情
詳細解釋見“ 心跡 ”。
亦作“ 心跡 ”。1.思想與行為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齋中讀書》詩:“昔余游京華,未嘗廢丘壑;矧乃歸山川,心跡雙寂漠?!?唐 韓愈 《寄崔二十六立之》詩:“西城員外丞,心跡兩屈奇?!?宋 蘇軾 《應詔論四事狀》:“思有以少補圣政,助成應天之實,使 堯 舜 之仁,名言皆行,心跡相應,庶幾天下感通?!?清 陳夢雷 《西郊雜詠》之十九:“心跡不相從,我思難具陳?!?/p>
(2).猶心事;心情?!端螘じ盗羵鳌罚骸翱寂f聞於前史,訪心跡於污隆。” 唐 李白 《與韓荊州書》:“此疇曩心跡,安敢不盡於君侯哉?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哄丁》:“我正為暴白心跡,故來與祭?!?沙汀 《酒后》:“而且一再發(fā)誓要把五畝絕業(yè)捐給善堂,以明心跡?!?/p>
良已
痊愈。《史記·孝武本紀》:“﹝ 武帝 ﹞遂幸 甘泉 ,病良已?!?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:“良已,善已,謂愈也?!?宋 陸游 《夏秋之交久旱得雨喜作》詩:“臥聽病良已,行吟愁欲無。”
周權名句,接竹引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